甘肃武威推进荒漠化治理样板区建设

2025年11月26日 10:28中国绿色时报马中浩

甘肃武威推进荒漠化治理样板区建设

五百一十八公里环绿洲林草带全线闭合

2025年,甘肃省武威市完成人工造林30万亩、工程固沙35万亩、退化林修复22.2万亩、综合治理退化草原123万亩,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草带基本建成,518公里环绿洲防风固沙控尘林草带全线闭合,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武威市以林长制为抓手,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持续激发治理活力,聚力打造系统、重点、科学、长效治理的荒漠化综合治理全国样板。

深化防治理念改革。重新修编《武威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对1309万亩“三北”工程六期任务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施治,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较第六次普查结果分别减少34万亩、14万亩,特别是极重度荒漠化、沙化土地向重度减缓,面积分别减少672.9万亩、282.4万亩,实现面积减少、程度减缓。坚持上下游协同、市内外联动,累计完成甘肃、内蒙古边界联防联治430公里。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经济林果、林下产业27.6万亩,有效释放林草湿荒多重功能效益。

深化质量管理改革。首创“纪检监察+行业监管”模式,严格落实跟班作业和包抓技术服务,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加强项目闭环管理。“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以来,依托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石羊河中下游林草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工程固沙、人工造林、退化草原修复等综合治理和成果巩固任务301万亩,打造了一批兼具防沙治沙、科普教育、推广示范价值的防沙治沙标志性工程。

深化治理模式改革。创新实施生物治沙、公益治沙、产业治沙、光伏治沙、道路治沙、机械治沙。古浪县新建治沙道路168公里,将未治理沙漠切割成15个区域,在沿沙区发展特色种养殖20.89万亩,率先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首个县域歼灭战。民勤县探索发展干旱区近自然修复、沙生灌木混交等治沙造林技术,加快普及智能化机械压沙装备,建成环绿洲锁边林带380公里。创新实施“生态+”治理模式,民勤通航乐园、古浪西凉女国、天祝帐篷城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建成投运,近5年累计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武威市获评“美丽中国·最佳全域旅游休闲目的地”。

深化投入机制改革。积极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蚂蚁森林、大众集团等公益力量捐资造林58万亩。依托“三北”工程六期落实以工代赈资金2.67亿元,全市机关干部连续16年义务压沙造林47.32万亩,人均每年任务量1亩左右,构建了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大格局。成功发起“我在南山有棵树”“请到民勤种棵树”公益植树造林活动,线下吸引全国志愿者4.1万余名,“民勤模式”焕发新的时代内涵,武威生态治理作为甘肃省唯一案例,入选《绿水青山中国答卷》。

深化管护方式改革。武威市林草局创新“3+3+N”经营管理机制,明确3年项目期和3年巩固期内苗木管护主体,探索推广国有林场托管、集体林场和农牧民自建自管等建管一体化模式,靠实全生命周期林草管护责任,共同做好治沙造林后半篇文章。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