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479个植物新品种获授权,110个芍药与105个月季领衔

2025年11月19日 13:19园林网柏斌

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2025年11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25年第二批授予植物新品种权的名单,共有479个符合授权条件的植物新品种获得授权。本次授权名单中,芍药属和蔷薇属(主要包括芍药、牡丹和月季)的授权数量分别达到110个和105个,充分展现了我国在该属植物育种领域的蓬勃创新活力与强劲发展势头。

芍药育种成果丰硕,新品种特色鲜明兼具科技内涵

在本批授权名单中,芍药属新品种数量位居榜首。其中,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站培育的‘紫极光’、‘绉罗裙’、‘映日红’等45个新品种集中获得授权,成为最耀眼的亮点之一。

6885c6e64695862ac90fd905ac540ad8.jpg

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站获得授权的新品种‘抱香红’、‘黄河夕照’和‘亚欧缘’ (左起)

据该站正高级工程师何丽霞介绍,这批新品种在花色、花型、抗逆性以及关键性状上均有显著提升。其中‘紫极光’花瓣呈现出罕见的金属光泽紫色,极具视觉冲击力;而‘黄河夕照’则模拟了西北黄昏时分的绚烂天际,花色浓郁且富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多个品种在育种技术上取得了关键突破。其中‘抱香红’是国内首个利用黄牡丹后代与毛叶草芍药进行组间杂交成功培育的新品种,其特点是无雄蕊或雄蕊退化,花瓣宿存,单朵花期长达10至15天,较传统品种延长了5至7天,有效延长了观赏期,与国内外常见的伊藤系列杂种相比形成明显区别。而‘亚欧缘’是首个利用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通过远缘杂交技术培育的芍药新品种,其花色随着开放时间的推移,由初开时的正红色逐渐演变为紫红色,最终呈现为柔和的粉色,观赏价值高。‘黄河夕照’植株高大,花色似西北黄昏的绚烂色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蔷薇属新品种持续领先,切花市场与系统育种并进

本次获得授权的蔷薇属植物新品种数量与芍药属旗鼓相当,共有105个,凸显了月季作为重要切花和观赏植物在花卉产业中的核心地位。授权单位涵盖云南艾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其中,苏州市华冠园创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姜正之(天狼)团队培育的‘醉芙蓉’、‘莲舟’等29个新品种,在本批次蔷薇属授权中数量领先。

bcfa600df51061f992e949c90dddad0e.jpg

姜正之(天狼)团队培育并获得授权的月季新品种‘露凝香’、‘知秋’ (上左起)和‘玉环鸣’、‘万山红霜’

据姜正之介绍,该公司在保存超过3000种蔷薇属植物打扰基础上,已育成的新品种超过500个,其中获得授权的品种超过50个。他表示:已获授权的品种仅是团队育种工作的一个开端,属于前期探索阶段的成果。目前公司正在筹备建设云南姚安育种中心,计划于2026年正式启用,预计未来每年可生产杂交种子超过100万粒,每年有望产生的新品种超过100个。“未来,我们将在切花、城市绿化、芳香等垂直应用领域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品种开发。”姜正之说。

此外,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选育的‘苏子缃’、‘秾玫层溢’等品种,据称在花色层次感、单次花期长度以及瓶插寿命等方面均取得了有效突破,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受访专家认为,蔷薇属新品种的集中涌现,不仅反映了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切花与景观植物的旺盛需求,也体现了产学研紧密结合在推动育种创新上的强大合力。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丰富国内市场供给的同时,也为提升我国花卉产业国际竞争力、未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品种基础。

特色花木齐头并进,育种主体呈现多元发展格局

除芍药和蔷薇这两大主力外,其它特色观赏植物在本批授权中也表现亮眼,展现了我国花卉育种多样化的趋势。

绣球属共有29个新品种获得授权。其中,昆明南国山花园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杨玉勇培育的‘艳粉安娜’、‘象牙色安娜’等12个品种,几乎占据了该属授权的半壁江山。叶子花(三角梅)属共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牛俊海团队选育的‘飒露紫’、‘初心’、‘鸾歌’,景世君培育的‘雪之豹’和厦门千日红园艺有限公司王和法、王锦池等人培育的‘红贵妃’、‘香美人’、‘银城小紫’、‘花花公主’8个新品种获得授权,显示出叶子花属新品种培育的勃勃生机。

81bca1c458803c09446d081bfdf3818d.jpg

厦门千日红园艺有限公司培育的三角梅新品种‘红贵妃’、‘香美人’(上左起)和‘银城小紫’、‘花花公主’(下右起)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闫海霞团队选育的报春苣苔属新品种‘繁花灿烂’、‘春之宝石’、‘希望’、‘千丝万缕’等新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室内观花和荫生植物选择。由北京林业大学与卢氏县豫西梅园梅花珍品研发有限公司合作,秦孝天、陈瑞丹、李庆卫、秦少华等人培育的梅新品种‘治章骨红重翠’、‘豫西杏垂’、‘美枝朱砂’等9个梅花新品种也成功获得授权。

b8b1cc47576f251b53deedf06b5afd42.jpg

获得授权的梅花新品种‘豫西变绿’、‘豫西皱朱砂’(上左起)和‘红美人’、‘美枝朱砂’(下右起)

据豫西梅园秦少华介绍,自2013年与北京林业大学开展合作以来,双方已收集保存梅花品种200余个,累计在国际上登录新品种47个,并建立了110个梅花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库。其中梅花新品种‘治章骨红重翠’曾在第十九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上荣获金奖。从2023年起,他们开始积极申报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目前18个新品种已通过初审,另有11新品种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未来,我们将积极发展梅花种植,并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让这傲雪的寒梅,在豫西山区绽放成为一项真正带动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梅’好事业。”秦少华说。

专业育种支撑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绿色未来发展

纵观本次授权名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各类企业共同构成了植物育种创新的核心力量,形成了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专家表示,植物新品种权制度的有效实施,不仅为育种者的智力劳动成果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力地维护了知识产权,更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各类主体参与品种创新的积极性。随着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被成功选育并推广应用,将有效提升我国花卉品种的自主率,进一步增强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持续而强劲的品种动力。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