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香鹿山林长制引领走出共富路

2025年11月26日 10:23中国绿色时报杨彦利

“林长制让我们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河南省宜阳县香鹿山镇王凹村村民何万记说,家里10亩地流转年租金4000元,在工厂打工月赚4500元,再加上分红,年收入超10万元,“比种玉米强多啦。”

2025年,香鹿山镇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总牵引,探索出林长领衔、网格管理、三产融合的绿色发展新路。上半年,全镇林业总产值达2.8亿元,同比增长2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林业占比38%,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

高位统筹强机制

香鹿山镇将林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起镇级林长包片、村级林长包村、护林员包地块的三级责任体系。全镇设立各级林长46名、专职护林员81名,划定责任网格102个。

建立上下联动机制,联合森林公安、林业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绿剑行动”。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占地等行为。同时,依托“智慧林业”平台,在重点林区安装9个监控摄像头,并接入镇指挥中心实时调度,实现“人防+技防”双保险。

“林长不是虚职,是实实在在的责任。”镇党委书记、镇级总林长刘要红说,今年以来,三级林长累计巡林1600余次,解决林地纠纷26起,消除病虫害隐患6处。

科学规划优布局

香鹿山镇地处浅山丘陵区,为推动林业从单一防护向多元增收转型,制定了《香鹿山镇林业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0)》,明确生态林保底、经济林增效、景观林赋能的发展思路。

经济林扩面提质。针对过去花椒种植分散、品种混杂问题,全镇以林长制为抓手,整合土地3.2万亩,打造“千亩花椒示范园”核心区,配套灌溉管网、冷链仓储设施,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推广“矮化密植+测土配方”技术,将亩均产值从3000元提升至6000元。如今,这里已成为豫西最大花椒生产基地之一。核桃、鲜桃等经济林同步扩种,形成春赏花、夏摘果、秋采椒的产业格局。

生态林精准修复。对北部荒山区域,实施“退化林改造+森林抚育”工程,选用栎类、刺槐等树种进行补植补造,建设防火隔离带,提升森林质量。在洛河沿岸生态脆弱区,种植雪松、大叶女贞等耐旱树种,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廊道。近年来,全镇完成营造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9%,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显著增强。

景观林赋能文旅。依托香鹿山省级森林公园,打造“森林步道+野营基地+文化驿站”复合型旅游线路。改造总长15公里的3条康体步道,设置观景台、休息亭。今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8.6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开设农家乐、民宿32家,户均增收1.2万元。

三产融合提质效

“以前种花椒靠天收,现在有了加工厂,鲜椒变精油、调味品,身价翻10倍。”留村村民刘良才数说着变化。

2025年,香鹿山镇推动林业产业逐步升级。针对花椒、丹参等“原字号”销售问题,引进洛阳香鹿山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花椒深加工项目,开发花椒油、藤椒酱、精油等产品。支持合作社领办加工车间,建成花椒初加工点12个、烘干房6座,实现田间—车间—市场的无缝衔接。利用疏林、幼林地,推广林药、林菌、林禽等复合模式。目前,全镇林下经济面积达1.8万亩,林下养鸡存栏超10万只,年产土鸡蛋200万枚。

同时,注册“香鹿山花椒”“香鹿丹参”地理标志商标,邀请网红实地探访,通过短视频直播卖货。上半年,线上销售额1200万元,占农产品总销售额35%。举办花椒文化节、森林美食节等活动,实现以节促旅、以旅兴商。

林业产业的发展,让香鹿山镇农民吃上了生态饭。全镇32个村全部成立合作社,村集体以林地、资金入股,农户以土地、劳务入股,收益分成。留村合作社依托花椒基地,年集体增收20万元,用于修路、建广场,村民幸福感大幅提升。建立“林长+企业+农户”用工对接机制,目前全镇林业产业提供固定岗位800余个、季节性岗位3000余个,带动26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设立林业产业发展基金,对新建经济林每亩补贴500元。联合县林业局开展“技术大讲堂”,培训林农1200人次。协调银行推出“花椒贷”“丹参贷”等信贷产品,发放贷款800余万元,有效解决融资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