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为出城口“美容”开方 修建特色雕塑

2012年03月13日 09:22生活报

中国园林资材网3月13日消息:历时一周,哈市6大出城口暴露的问题一一呈现:保洁成盲点、物流业无序经营导致大货车随意进出占道、绿化历史欠账多、缺少文化地标及景观。披露问题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曝光,而是让哈市出城口这张脸变得靓起来,给外地客人“第一眼”的印象好起来,这是我们最终的努力方向。

早在2009年9月,本报就曾关注过哈市出城口的建设,哈市整治办组织相关人员赴出城口建设比较好的长春考察学习经验,并表示将结合哈市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充分建设好出城口。然而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此后因资金等原因再无动作。

“出城口应该怎样建?”“从哪些方面能够既体现哈市特色,又能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12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哈市城市设计专家,并结合长春市的经验,提出了哈市出城口的“美容”建议。

借鉴长春用雕塑当“迎宾员”

据2009年赴长春考察的人员介绍,长春出城口建设有3个做法值得借鉴。

用雕塑当“迎宾员”:到过长春的人,都会对矗立在出城口的“迎”和“世纪之声”两组雕塑过目不忘。这两处景观雕塑是长春在打造雕塑城攒下的经典作品,有着浓郁的长春地域特色。“迎”,顾名思义,就是欢迎,在仙女造型上,用长春市花君子兰点睛,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你来到的城市是长春。“世纪之声”,建成在跨世纪的2001年,象征新世纪的生命之树植根大地沃土,寓意中华民族必将在新世纪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一次规划到位:长春市出城口的改造不是随意而为,而是规划先行,当初规划确定原则是“积极而为,适度超前”,正是有了规划的到位,使得长春市的出城口在10年之后仍是城市规划的亮点。

景观改造主打文化牌:在长春市的出城口景观改造之初,集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出城口改造的定位是什么。最终,“让更多的人通过长春市出城口了解长春、认识长春、向往长春”成为决策者的共识。这其中,以广场为画布、靠雕塑来点睛的文化理念一直贯穿于出城口改造的始终。

建醒目地标体现城市特点

“很多到过大庆的人对它的出城口有着深刻印象,将钻井的钻管捆在一起竖起放置,油城的概念自然令人过目难忘。”哈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侯晓说,大庆的思路值得借鉴:哈市在出城口的建设中,要给外地人展现一个“点”,到了这个“点”就意味着进哈尔滨了,而打造这样的“点”,建醒目的雕塑是立竿见影的捷径。

侯晓表示,把醒目地标设计当作出城口景观化改造的点睛之笔来精心谋划,体现大气、洋气和灵气的城市特点,让人一看到这个地标就能立刻感受到“我到了(离开)哈尔滨”。比如,道外区是哈尔滨的肇兴之地,出城口地标要体现出“历史文化”的韵味;松北区是哈尔滨的新区,出城口标志景观的打造应该体现“国际大都市”的元素;阿城区是金源文化发祥地,出城口地标要体现出金源文化的元素。

推荐阅读:

上海:“脱臼”少女雕塑已痊愈(图)

唐山:电线杆倾斜 电缆搭在景观灯上

湖南黄草镇分类垃圾桶进村入户

石材行业发展迅猛进入品牌化运作阶段

(来源:生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