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吹响古树名木保护号角

2025年08月29日 10:21园林网邓运川

近年来,河北省大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国家林草局的工作要求,从保护古树名木及其生境入手,实施“一树一策”“一群一策”救治,深入挖掘古树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提升公众保护意识,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调,凝聚多方保护合力。

02186744d958130b9b9f01c73f3a33d7.jpg

河北省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省共有古树名木50.64万株、古树群796个,古树名木数量占全国的近10%,位居全国第四,隶属于42科、83属、139种(变种),其中,柏、松、国槐、梨、枣、板栗等树种较多。承德市丰宁县五道营乡四道营村980年的九龙松(油松),邯郸市涉县固新镇固新村2000年的国槐等6株古树入选全国100株最美古树的河北古树。赵县古梨树群,宁晋县伍烈霍古梨树群等4个古树群入选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6b1d5b27f49659d36bd5bfacb827fe4a.jpg

efc51ba27333e8e93802dee9c11faed7.jpg

据了解,河北省于2025年初启动了“河北省古树种植资源收集、保护和繁育”项目,在省内广泛开展古树资源调查,重点就国槐、侧柏等古树进行种植资源收集、保存与繁育,建立古树种植资源收集圃,形成古树繁育技术规范,开展古树保护和利用宣传于培训。现收集保存了古树种质资源20余份,建立了古树种质资源收集圃一处,面积2000余平方米,保存有侧柏、银杏、青檀古树幼苗300余株。2025年7月,在河北政法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河北省古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繁育”宣传培训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90余名林草从业者参与活动,通过本次宣传培训活动,普及了古树名木保护知识,提升了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和热情。石家庄植物园建设了京津冀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展示园,占地面积1120平方米,展示展板138块,展示面积174平方米,并栽植了9株健康茁壮的古树基因苗,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古树名木保护的科普宣传活动。

20849e38ebdd34b036e36e59d38d67d0.jpg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园林绿化研究所所长、“河北省古树种植资源收集、保护和繁育”项目负责人任启文正高级工程师表示,为了持续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持续推进“河北省古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繁育研究”项目,重点针对国槐、侧柏、栎类等优势树种扩大种质资源收集范围,完善古树种质资源收集圃建设,增加资源种类和数量;集成播种、扦插等繁育技术,形成标准化繁育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古树基因保存与扩繁体系;挖掘古树挖掘长寿及抗逆基因,解析生长规律与长寿机制。二要科学开展濒危古树抢救复壮,针对不同树种、树龄及健康状况的古树制定“一树一策”抢救方案,重点对一级古树及濒危古树开展根系修复、树体加固、营养调控等专项复壮;完善复壮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程,推广绿色先进技术,推动古树名木“抢救性修复”向“科学性延寿”转型。三要拓展科普宣传与社会参与,依托京津冀古树名木种质资源展示园等平台,扩大展示内容和规模;结合“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常态化宣传培训,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凝聚政府、科研机构、民间组织等多方保护合力。“通过上述工作,既能系统保存珍贵遗传资源,为物种延续与育种提供基因支撑,又能维系古树生态功能与历史文化价值,为解析古树生长规律、长寿机制等提供支撑,助力培育适应力强的新品种;同时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识,最终实现生态、文化、科研价值统一,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筑牢根基。”

e5e0ec7195643b166259772ff4b03071.jpg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