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与2020年相比,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红树林面积增长7%,保护区成立至今生态系统连续35年保持健康状态。
近日,茂名市、高州市同步开展县、镇、村三级“一年七个植树日”2025 年第六个植树日活动,当天共开展义务植树活动418场,这是广东省以实际行动传承“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广泛开展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工作的缩影。
近日,在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西华师范大学联合开展野生动物调查中,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保护区内的子梅村附近监测到珍稀麝类——黑麝的清晰活动影像。经权威专家鉴定确认,这是黑麝在四川省境内的确凿分布记录,也是该物种在该保护区的首次发现,填补了四川省兽类区系分布的一项重要空白,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增添了四川分布的新记录。
7月8日—10日,山东省“科技兴鲁”职业技能大赛2025年全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职业技能竞赛在青州举办
近日,由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主办的“特色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与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班分别在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区举办。培训旨在进一步推动特色乡土树种在生态修复与林业产业建设中的规模化应用,强化良种苗木的示范效应,提升造林苗木的良种使用率。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区林草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厅四部门联合在全区部署开展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专项行动,通过全链条打击、全方位监管、全社会参与,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食用野生鸟类等违法犯罪行为。
时下正是鹭鸟繁殖的季节,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的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以千计的鹭科鸟类聚集在碧绿的红树林枝头筑巢繁衍,让生态和谐的漳江口增添了灵动之美。
近日,由山东省淄博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牵头制定的《野生鸟类收容救护技术规范》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正式发布施行。规范是淄博市林业行业首个地方标准,填补了山东省野生鸟类收容救护标准空白。
近日,陕西省汉中市“保护野生鸟类 共建美丽家园”青少年生态环保市级示范活动在洋县朱鹮生态园举行。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员青年、学生团员、少先队员代表等参加活动。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广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31周年。近年来,广东就业援藏促进500多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其中有8位西藏青年入职广东省林业系统,为建设绿美广东添砖加瓦。
仲夏时节,走进位于峡江县的江西现代林业产业科技示范园,可以看到智能荫棚内7万余个木耳菌包织就一片“空中菌田”。“菌田”下中药材幼苗长势喜人,大棚顶部的“生态调控网”精准调节灌溉频次,让中药材幼苗与木耳共享荫凉。这种“上层木耳垂挂、下层种苗共生”的立体种植模式,让“一亩地”长出了“双倍效益”。
近日,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至大墩门公路沿线“三北”工程防沙治沙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将稻草压入沙中制成草方格沙障。一排排整齐的草方格在沙地上蔓延开来,宛如一张巨大的绿色防护网,将流动的沙丘牢牢锁住。
日前,中科芦竹组培种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漠盐碱地成功扎根、长势旺盛,标志着芦竹在盐碱地生态治理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人保财险遂川支公司创新推出林业灾害指数保险,为江西遂川林业产业提供4000万元风险保障。该创新险种的落地标志着农业保险在护航地方特色产业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首次实现林木资源与林下经济作物的双重风险保障覆盖,为林业经济构筑起专业化风险屏障。
近日,由福建农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戴永务、副教授林伟明带领9名本硕博学生,组成实践队前往福建省松溪县调研,深入探究松溪国有林场如何在“保护优先、生态优先”方针下,依托资源禀赋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近年来,安徽省和县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创新举措推进林权流转,持续完善集体林地“三权分置”运行机制,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合法权益,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为林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