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方案》。《方案》提出,通过开展森林“四库”联动试点区建设,努力实现蓄水量增加、蓄积量增长、食物量增多、碳储量增高、产值量增大。
近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全程技术指导下,2025年湖北省林草湿荒调查监测石漠化样地调查正式启动。
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19号国家标准公告,由云南省牵头制定的《松树病虫受害木清理作业规程》(GB/T 46005-2025)获批准发布,将于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组织5个检查组开展草原样地外业调查质量抽查工作。截至2025年8月4日,全区已完成275个草原样地的外业调查任务,完成率86.8%。
8月5日,首个落地甘肃省张掖市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研发分支机构“旱区水工程生态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生态水文甘肃中心”在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签订协议并揭牌成立,标志着该国家级实验室的分支机构正式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8月2日,一场主题为“绿植防蚊护家园,科学防控基孔肯雅热”的植物科普宣传活动在广东省阳江市金鸡岭森林公园举行,活动聚焦提升市民对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的认知,增强日常防蚊意识,并引导市民掌握科学栽种和管养植物的方法,让绿色成为守护健康的天然屏障。
为进一步加强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严厉打击破坏其资源及栖息地的违法犯罪行为,湖南省衡阳县林业局组建执法队伍于2025年8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
近日,陕西省汉中市秦巴生态保护中心组织实施的2025年无人机防治松褐天牛项目施工作业顺利完成。此次飞防覆盖城固县、勉县松树连片分布的重点预防区,累计作业面积6100余亩,为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守护秦巴山区松林生态安全筑牢了防线。
从云南省林草局获悉,2025年以来,该局在全面调查基础上,按照穿山甲在云南的分布区和潜在分布区,将云南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确定为云南省穿山甲监测单元,并对穿山甲种群数量、栖息地质量及其威胁因素等开展长期系统监测,已初步建立穿山甲保护监测体系。
日前,河北召开全省“三北”工程建设推进会议,总结“三北”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分析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安排部署重点任务。
今年7月,上海市闵行区政府机关大院“拆墙享绿”打造的口袋公园“玉澜园”正式向市民开放。截至今年7月底,上海已开放单位附属绿地162个,改造成口袋公园47个。
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毛俊镇,有一个为林农、林企贴心服务的“前沿阵地”——毛俊林业工作站。作为林业大镇,毛俊镇有林地13.54万亩、森林覆盖率77.25%。近年来,毛俊林业工作站在全县推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窗口”建设,将林业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用高效与温暖书写着惠民兴林的新篇章。
近日,2025“渝你同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活动在重庆市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多方聚焦濒危物种保护与公众参与,守护这一珍稀物种重要栖息地。
8月,江苏常熟沙家浜芦苇荡湿地,水波潋滟,水草丰美,白鹭轻点碧波。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这片浸润着革命历史文化的红色土地,正以其绿意盎然的蜕变历程,向世人展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澎湃力量,书写着“两山”理念的鲜活实践。
走进安徽省天长市金集镇草西村薄壳山核桃种植示范基地,只见天长市草西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兴美正弓着腰,在山核桃林地里忙
山苍子是樟科木姜子属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根、茎、叶、果实均具较高经济价值,广泛应用于医药、美容、洗涤、食品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