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湖北省林草湿荒调查监测石漠化样地调查正式启动,这是湖北首次启动石漠化样地调查工作。
近日,天津市林业工作站组织开展天津市2025年“一站一员一窗口”评审活动,评选出13名“天津市最美生态护林员”和5个“天津市优秀乡镇林业示范站”。
从甘肃省高台县黑泉镇整齐排列的草方格,到民勤县构筑起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从酒泉市蓬勃发展的苗圃基地,到环县巍峨挺立的防沙治沙带——在这片广袤的陇原大地,甘肃省乡镇林业站全体干部职工以脚踏实地的干劲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将宏伟的治沙蓝图逐步转化为生机勃勃的绿色版图,为“三北”工程源源不断注入坚实的基层组织力和执行力。
在“大食物观”指导下,粮食安全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从传统耕地拓展到森林、草原等多元空间。四川省德阳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森林为基,向森林要食物,构筑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助力“森林粮库”可持续发展。
8月5日,广东省阳江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迎来重要突破——首个“联农带农,共建绿美”集体林地合作项目在阳东区那龙镇正式签约。该项目创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集体参与、金融支持”机制,为盘活沉睡林地资源、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提供阳江方案,也标志着绿美阳江生态建设与“百千万工程”的深度融合迈出坚实一步。
河南省三门峡市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土壤失墒较重,对中药材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三门峡市近日发布了中药材生产技术措施,指导群众科学应对高温干旱天气,确保中药材生产质量。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的油茶林中,油茶果已缀满枝头,林下套种的虎杖、岗梅等中药材生机勃勃。正在务工的张海燕欣喜地说:“油茶正处生长旺季,再过3个月就能采收,林下的蔬菜、中草药让我们天天有活干。”
“再过几个月,这些‘土疙瘩’就要变身高端茶油在深圳市场上销售了。”贵州省黎平县油茶基地里,农户老吴望着枝头饱满的青果高兴地说。近年来,黎平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茶、茶叶等特色产品深加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
近日,在“天府森林粮库”四川省万源市石塘镇旧院黑鸡养殖示范项目园区,与一年前相比,林下养殖利用林地宽了、道路好了、鸡舍多了、生态美了,“黑鸡哥”的短视频更出彩了,养鸡人的笑容更灿烂了,处处呈现出乡村振兴的和美景象。
截至7月30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完成碳汇交易100笔,交易量7681.77吨,交易金额26.89万元。
在甘肃省平凉市关山林业管理局玄峰山林场梅花鹿养殖基地,智能化鹿舍里的梅花鹿正悠闲踱步。
近期,云南省森林和草原资源核查中心在对建设项目拟使用林草地进行现场勘验时,不仅严格按照程序细致查验申报范围内的用地情况,还充分发挥“三个优势”对项目申报范围外存在的违法使用林草地行为,第一时间进行线索移交。
近日,2025年广西林业年中工作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一集中三攻坚”行动工作推进会在来宾召开。
日前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获悉,广西将细分三个批次试点建设10个广西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从2025年7月开始至2030年6月结束,每个综合体建设周期3年。其中,第一批次将选择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资源县、富川瑶族自治县3地实施。
广东省深圳市将基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修复理念,实施4步“焕新行动”,让深圳湾潮汐湿地生态美丽蜕变。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林草局、兰州市森林公安局、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兰州市动物园以及主城四区林草局、市场监管局、森林公安分局派出所、相关街道等市区两级执法人员共计40余人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兰州市主城四区辖区内花鸟市场、农贸市场等场所开展破坏鸟类资源违法行为查处行动。
近日,湖北省孝感市自然资源与城乡建设局印发《孝感市盘活林地、林木、林生态资源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近日,广东省南雄市孔江国家重要湿地传来消息:随着湿地综合监测系统的全面升级,其核心智能模块——红外相机智能监测正式投入使用。目前,40台红外相机已完成野外布设,系统运行一年来(2024年6月至2025年7月),监测物种数从最开始的9种跃升至45种,并首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仙八色鸫,标志着孔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召开2025年林业年中暨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推进会,广西林业上半年顺利实现经济“双过半”目标,呈现出经济指标、生态建设、改革发展、资源管护“四个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