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林右旗探索“防沙治沙+”模式绘就绿富同兴的生态新画卷

2024年11月26日 13:10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

今年以来,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林草局扎实推进林草建设工程,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工作核心,探索实施多种“防沙治沙+”模式,绘就绿富同兴的生态新画卷。

“生态保护+科学治理” 构建沙地治理新体系

为确保建设任务高质量推进,巴林右旗林草局严格落实“谁建设,谁管护”的项目实施主体责任,秉持生态保护与科学治理并举的原则,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护机制,依托已建立的三级林长制工作体系,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促进沙地生态环境依法得到系统、完整、严格的保护。选派21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苏木镇、国有林场施工一线展开造林技术指导、苗木质量监督,巴林右旗林草局各分管领导成立督导组,定期跟进林草项目建设进展,设定林草项目建设重点单位,由苏木政府安排干部包村、包地块,每周到各自负责地块打卡,及时汇报林草建设情况。目前全旗林地面积为50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2%;草原面积为624.88万亩,草原盖度达到55%,植被的生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工程固沙+产业加工” 谱写治沙致富新文章

在加快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巴林右旗林草局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创新,实现就地取材高效利用,将锦鸡儿产业和防沙治沙工作相衔接,灌木林平茬、工程固沙、饲料加工三者相结合。工程固沙沙障材料就地取材,选用锦鸡儿枝条作为沙障材料,将平茬后的锦鸡儿枝条选取粗细适中部分,留取60-90cm用于埋设沙障,沙障稳固,固沙效果显著提升。截至目前,依托2024年林草重点项目已治理完成沙化、退化土地77.5775万亩,工程固沙6.6952万亩。同时,为有效提高灌木资源利用率,将优质的柠条原材料进行深加工,补充畜牧业粗饲料资源缺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治沙造林+以工代赈” 探索生态治沙新格局

实施“固沙+造林”二合一治沙模式,灌木造林改变以往柠条苗木,选用分蘖能力更强的锦鸡儿提升造林效果。此外,2023年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和2023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模式,2024年西北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2024-2026赤峰市林草湿荒一体化修复项目、退化林修复项目采用“先建后补”模式,项目实施过程中发动农牧民参与到防沙治沙行列中,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将防沙治沙与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农牧民的防沙治沙积极性,构建起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新格局。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