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连绵青山变为幸福“靠山”

2025年02月10日 09:59中国绿色时报刘俊文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围绕“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改革试点要求,深度聚焦系统集成,积极探寻“林改四问”的创新解答,开拓“产业如何兴”“林要怎样管”的发展新路径,持续拓展与提升林改“武平经验”,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民众获得感显著增强,连绵青山变为幸福“靠山”。

深化“三权分置”

充分释放林地活力

2024年10月,武平颁发的第一本自留山“三权分置”林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是继2021年开展林权“三权分置”办证以来的又一林权登记工作的探索和尝试,武平也实现了林权全类型不动产登记。

武平积极探索林业生产要素不动产登记创新,率先开展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发放试点,进一步放宽集体林地经营权,优化林地经营权流转与林权抵押登记管理流程。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林权登记发证24294宗地、面积254.08万亩,其中“三权分置”模式下的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发证109宗、面积6.02万亩。

原万安镇小密村村民谢先生已进城落户16年,手中的山无力管护也没有受益。武平积极鼓励并引导他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多元化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将他的106亩林地退还村集体,获得了9.54万元补偿资金。通过这一方式自动退出的进城户还有12户,自愿将709亩承包林地有偿退还集体,共获补偿款63.91万元。

2024年,武平上线发布了全国首个数字林业综合平台“e林通”,一体化呈现“山在哪、山属谁、现在怎么样”,全县2.23万本林权证、309.5万亩山林实现直观展现。

武平着力打通涉林数据融合通道,实现“三维卫星地图指界+无人机辅助勘验+权利人现场认定+系统自动归档”,推进林业资源大数据的归集、盘点与数字落图。

勇于担当尝试

采伐林木更具张力

武平积极推进林木采伐制度改革,开展采伐制度改革试点,赋予林农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与财产处置权,激发林农造林育林护林热情,确保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武平探索“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实施林木采伐告知承诺方式审批”等林木采伐改革试点经验,被纳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截至2024年12月11日,全县共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1354份、采伐面积7.3万余亩、采伐蓄积量24.58万立方米,成功破解了林木资源“变现难”、林木采伐“办证难”等实际问题。

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武平县一次性告知采伐申请人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和服务流程等关键要素,对告知承诺方式审批的,取消伐区设计、伐前查验等程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武平还在国有林场、大型民营林场开展人工商品林主伐限额五年总控试点,依据经营方案确定年度采伐量,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和告知承诺制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确保森林资源合理有序利用。

创新金融服务

增强林农投资动力

武平县建成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吸引16家金融机构入驻,提供77种专属金融产品。截至目前,已成功放贷4231笔、放贷8.39亿元。

全县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天然林停伐补助金、造林补贴、林业碳汇收益等纳入收益权质押范围,创新推出“金山贷”等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信贷产品,发放10—30年或更长期限的林权按揭贷款。

经营权抵押贷款也启动试行。福林·林地经营权抵押贷使用林农林地经营权作为担保,通过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质押登记,可用于种植业、养殖业、林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贷款期限最长可达5年。

武平林业致力低碳行动,建立全省首个低碳社会创建信息管理平台,通过绿色出行的方式获取碳积分。截至目前,已有10万余人激活账户,发放约4180万碳积分,30余家经营主体接入碳积分活动,践行低碳行为超600万次。武平签约引进全省首个普惠型林业碳汇合作开发项目,成功入选全省碳中和试点县。

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积极探索林木收益机制,推出“林票”“林票贷”“碳票”系列。现龙岩(武平)1号林票可在福建省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和龙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申购交易,实现完全市场化。武平建立股金型林票运行模式入选全国林改典型案例。

壮大经营主体

凝聚林场合力

武平建立健全县、乡两级林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制定出台《大力发展民营林场的意见》,集中政策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进入林业生产经营领域。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以场带村联户合作发展机制。全县2024年度林权流转面积6.41万亩,累计流转林权47.18万亩。

2024年,全县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7家,实施省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12家,申报2025年度省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标准化建设8家,有效促进林业专业大户、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林业经营组织提高集约化水平。目前,全县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05家,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69家、家庭林场132家、股份合作林场104家。

推动融合发展

挖掘林地潜力

武平将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打好绿色生态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引导适度规模经营。

2024年,全县已累计种植紫灵芝4.03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紫灵芝生产基地,武平灵芝品牌价值13.7亿元。全面完成现代竹业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获得富贵籽新品种保护权10个,紫灵芝、竹业、花卉产值分别达到3.5亿元、3.83亿元、23.17亿元。武平县2023年农民人均涉林收入是林改前的17.7倍。武平灵芝、金线莲、富贵籽、绿茶、蜂蜜均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武平县现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分别为1家、2家和15家,木竹加工企业53家。

坚持旅游富民战略,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客家文化和绿色生态为统领,以休闲体验为载体,以生态康体和养老产业为常态,大力发展集旅游、休闲、观光、避暑、娱乐、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象洞白水寨。县域境内,130公里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全线贯通,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2024年,武平县森林康养旅游接待游客294万人次,实现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4.5%。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