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它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杂草”

2014年06月25日 10:37扬子晚报薛马义

这种新物种的花多为四瓣或五瓣

新物种形象并不出奇

中国园林网6月25日消息:它是一种很不起眼的“杂草”,目前只在发现地找到了十几株;但它却是首次在苏州境内被发现的中国野生植物新物种!目前,经过有关专家鉴定,初步结论是:这种植物是茜草科领域茜草属植物,拉丁名称是Sherardia arvensis,目前还没有英文名称,当然更没有中文名称。

昨天下午,在苏州市吴中区野保协会,会长金松向记者独家披露了这一野生植物新物种发现的“偶然”经过。据金松介绍,这一新物种应该来自国外,不仅显示了苏州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显示了苏州地区的开发、开放程度。不过,该新物种是否会像“一枝黄花”等外来新物种那样,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灾星”,目前有待专家的进一步研究。

我是一棵小小草

浅蓝色的花瓣,十足的小清新,差点被误认为“猪殃殃”

“发现过程很偶然!”金松告诉记者,该物种的发现者是吴中区野保协会的会员,也是苏州一高校的一名植物学教师。上周五,这名老师和朋友一起出去游玩。当他在苏州市高新区靠近太湖的一个开放式公园里的一块草坪上休息时,突然看到草坪上有一小丛20厘米左右高的小草,花开得非常漂亮,浅蓝色的花瓣,十足的小清新,令人相当赏心悦目。

这一丛小小的花朵,如果不仔细看,根本不会注意!但金松说,“我们的会员,每个人都对动植物有天生的本能反应。”当时,该老师就起了“疑心”。

“如果是一个普通的植物爱好者,可能会以为是苏州常见的野草:猪殃殃。但我们协会专业人员立刻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植物。”金松说,这一新物种在花瓣数量、叶子形状上,和猪殃殃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猪殃殃的花瓣是6-8片,而这个新物种是4-5片。另外,猪殃殃的叶子的形状是倒披针形,而这个新物种是正披针形。

“当时我们的会员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新物种,就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回来后发在了我们的QQ群里,向群里的国内权威植物专家进行求助。”据金松介绍,因为经常交流的缘故,全国很多动植物学的专家陆陆续续和他们建立了联系,并加入了他们的QQ群,比如中科院以及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高校的专家。

“目前,经过专家鉴定,初步结论是:这种植物是茜草科领域茜草属植物,拉丁名称是Sherardia arvensis,目前还没有英文名称,当然更没有中文名称,属于首次在苏州境内被发现的中国野生植物新物种。”

一共只有两小丛,才十几株

共同点就是都生长在苔藓上,喜欢潮湿和阳光

“在可查到的文献记录中,最近3年内,江苏省境内也只发现过一例中国野外新物种。”初步断定这一新发现后,金松几乎兴奋得一夜无眠,赶紧联系发现者和另外一位会员,第二天一早带上专业的相机,秘密赶到发现地,对该植物进行专业性、保护性拍摄。“我们不仅要拍花、叶子、果实,还要拍摄根茎、整株标本等等这些,以便于专家辨别、鉴定,忙了一个上午。”

金松告诉记者,他看到,这一草本植物的野外新物种,高大约20厘米左右,开浅蓝色小花。在开花的同时,也有结籽,种子褐色,和芝麻差不多大小,只是稍微“丰满”一点,不像芝麻那么扁平。

后来,即使经过仔细反复搜寻,他们在发现地也只发现了两小丛,共十几株这一新物种。其中,一丛只有两三株,面积大约三四平方厘米。另外一丛较大,但也只有近十株,面积约二三十平方厘米。不过,这两小丛新物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生长在苔藓上。金松表示,根据他们目前目击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可以初步判断,这一新物种喜欢潮湿的地方,但它们又喜欢阳光。

对于新物种具体详细的发现地,在整个采访中,金松坚决不肯透露一个字。只肯说,那是苏州高新区靠近太湖的一个开放式公园,草地面积大约超千平方米。

“现在国内一些动植物爱好者真的很疯狂,一旦知道苏州发现了新物种,肯定要想方设法跑来苏州收集标本的。以前我们就因为遭遇过很多类似麻烦,还差点发生冲突。”金松表示,一旦发现地的具体信息泄露了,可能很快遭到“灭顶之灾”。

会像“一枝黄花”那样泛滥吗?

目前难以确定,甚至都不知它是否已经在苏州扎下根来了

金松表示,对于这一新物种的出现,是福是祸,会不会像外来物种“一枝黄花”疯狂侵略那样,成为一场生物多样性的“灾难”,目前无法给出答案。

这是因为,第一,这一新物种是最新发现,虽然目前已经有结籽现象,但并不意味该物种已经在苏州扎下根来了。“也许结的籽并不能发芽。”其次,新物种的生长规律目前也不得而知。何时开花?何时枯萎?花期有多长等等基本信息,还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如果可能存在像"一枝黄花"那样的生态危机,那有关部门就要出来,进行及时而迅速地处理。”当然,如果经过研究,发现该新物种不具备“危险性”,那对苏州的生物多样性来说,肯定是有益的。“至少是个基因库!也许现在没用,不代表今后没用。”

武大有一株这种小草的标本

是1969年从美国带回来的;现在怎么长在苏州还不好说

“对于这一新物种,我们真的知之甚少。”不过,金松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新物种可能来自欧洲或者美国。而输入途径可能是随着境外机器设备输入,也可能是从境外某个人的鞋底或者衣服里带入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说明现在苏州的开发、开放程度之大。因为一个封闭的地方,是很难出现野生新物种的。”

金松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在武汉大学标本馆,有一株该物种的标本,是1969从美国带回来的。

金松表示,本周他们将邀请权威机构来苏州调查。也已采集好标本,送往中科院植物所标本馆确认。昨晚,本报也将有关材料发给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植物专家组成员、副组长张光富进行鉴定。本报将继续关注。

推荐阅读:

江苏:社区里的耄耋“植物医生”

探讨温度变化对高寒植物初花期影响

江苏:市民质疑浅浅小坑栽植物树能活多久?

去青岛世园会赏“海陆空”植物画卷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