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森代表:打破思维定式 用制度保护生态

2014年03月04日 10:08中国经济网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森

中国园林网3月4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森最关心环保问题。2013年两会期间,他提出了完善生态林补偿机制的建议。今年,他带来了“推进美丽中国,彩化大地工程的建议”。“我们正在建设美丽中国,南宁市有‘中国绿城’的美誉,在我国很多城市,绿化主要以绿色植物为主。其实,不同地方有不同色彩的植物,如果在规划中加以注意,就可以变‘绿化’为‘彩化’,不仅能让城市景观更美,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和科研的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他感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越来越关注。前不久席卷上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雾霾,再次让人们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

  李森代表说,“雾霾确实已成为各地要破解的难题。南宁的地形是小盆地,一旦遇到静稳气象条件条件、逆温时,容易形成雾霾,去年底也出现了重度污染。”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对此,李森代表非常认同,“这种思路很重要,环境治理需要打破思维定式,要想取得实效,就要进行大区域布局。”他认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已成为不少地方环境治理的共性问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目前涉及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4个城市的行政范围。但这4个城市的产业定位趋同,都在发展有色、冶炼、石化等产业,趋同的产业容易造成降低经济效益,而且对区域环境保护不利。在发展中,不少地市各自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只考虑自身利益,还需要在整个区域层面来统筹。他建议,在国家层面从规划布局、财政收入分配等方面出台政策引导,形成机制,推进环境治理。

  只有用制度保护生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才能确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中国大地绘制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

  代表委员小资料

  李森,男,现任广西南宁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推荐阅读:

河南:陕县安排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兰州:速建生态补偿制 莫让“绿色水塔”失色

洛阳林业生态圈建设进展顺利 目前完成苗木栽植2.5万亩

陕西:汉中留坝县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有效

(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