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近日完成全省草本植物普查,发现新记录种71种,其中包括中国大陆新记录种1种、中国新记录种1种。
林草种质资源是林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2011—2014年,山东开展了全省域林木种质资源调查。2020—2025年,山东部署了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历经两轮系统调查,山东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等家底基本查清。全省现有林草种质资源2736种,其中草本植物1784种、林木952种,较1990年出版的《山东植物志》记录的新增740种。
为精准、全面摸清全省林草种质资源家底,山东此次在做实传统调查方式的基础上,融合了许多现代调查方式和技术。
强化人才支撑,组建调查专业队。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592万元,联合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制定《普查方案》及《技术规程》,组建20支调查队伍,每支队伍均由植物分类学或生态学专家教授带队,同时举办多期专题培训班。
创新技术体系,调查实现全覆盖。创新构建“天—空—地”技术体系,破解了过去调查面临的范围把控不精准、复杂生境进不去、调查效率跟不上等难题。
融合分子技术,为物种颁发DNA身份证。创新采用“野外形态鉴定+分子验证”双路径,破解了以往物种鉴定几乎完全依赖专家根据形态进行经验判断的做法。野外调查中,专家团队会依据植物形态特征,结合《中国植物志》等权威资料初步鉴定。对形态相似,或仅能获取叶片、种子等残缺样本时,运用分子技术给样本做“DNA鉴定”,精准确定物种身份,从根本上避免了错认、漏认问题。调查共采集制作植物标本4.8万份,收集种子0.94万份、DNA材料1.5万份。根据调查结果,编撰出版《山东水生植物志》《山东药用食用植物》《山东草本植物名录》等著作,修订了《山东珍稀濒危植物名录》。
未来,山东将加强调查结果运用,科学制定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完善管理系统,加强动态监测,提升创新能力与水平,推动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