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透水砖为啥没铺开 需出台明确硬性规定

2012年08月15日 10:03北京日报

科技部外是普通路面,科技部内铺设的是透水砖,在大雨中,透水砖的渗水效果明显好于普通路面。

科技部外是普通路面,科技部内铺设的是透水砖,在大雨中,透水砖的渗水效果明显好于普通路面。

左边是透水砖,水倒下去后迅速下渗。右边是人造石地砖,水倒下去后由于无处下渗而四处“流窜”。

左边是透水砖,水倒下去后迅速下渗。右边是人造石地砖,水倒下去后由于无处下渗而四处“流窜”。

奥运中心区下沉广场雨洪涵洞的出口,雨洪涵洞的宽度有7米,高度超过2.5米,可以并排开进两辆小汽车。

奥运中心区下沉广场雨洪涵洞的出口,雨洪涵洞的宽度有7米,高度超过2.5米,可以并排开进两辆小汽车。

中国园林资材网8月15日消息:“7·21”特大自然灾害过后,如何破解城市暴雨内涝成为热门话题,几年前曾经很受瞩目的一项高新科技成果—砂基透水砖,此时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格外引发关注。

昨天,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探访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和社区,采访了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科研院所专家,发现透水砖在城市的许多地方还没有铺开,即使已经铺设了的地方,也多少会有些“水土不服”的现象。

走访

铺不铺透水砖 效果就是不一样

昨天中午,一场不大的阵雨过后,立水桥附近望春园小区西门外出现少量积水,路人不仅要避开过往车辆溅起的污水,还要留神脚下碎旧砖块成为“翻浆地雷”。

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这里一度成为一片汪洋,近百辆车泡在水里,水位接近车窗。记者注意到,该小区比对面小区地势明显要矮一截,基本处于整个北苑家园的最低处。不过,离小区1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清河,按说雨再大,只要能及时排进清河,小区也不会积水。离河这么近的小区为何会被淹?有居民认为,低洼的位置,再加上沥青铺就的马路排水不畅,是积水的根源。

还有一些平路也成为积水点。

记者在丰台区方庄芳城园三区门外看到,辅路上的路侧停车位几乎没有空位。很难想象,7月21日,这里曾经是一条“小河”。市民彭先生说:“当时我把车停在路边,去理发店剪头发。大约两个小时后,路面的水已经没过了马路牙子,很多车都被泡在里面了。”

在东四十条桥保利大厦东侧,一处报亭老板告诉记者,每逢下雨这里就会积水。“现在看着是平地,因为附近都是柏油马路,路侧没有污水井盖,没有渗水的地方,雨稍微大一点,这里的水就能没过脚面。”

记者发现,这些地方均未铺设透水砖。

相比之下,安装了透水砖的海淀区双紫园小区昨天就未出现积水,记者到达时,只看到绿油油的草坪上挂着水珠。这里的路面由或灰或浅红的砖块组成,砖表面布满小孔,脚踩上去非常柔软。端起一盆水浇下去,水马上就顺着砖体的缝隙向下渗透,瞬间,砖面上的水就不见了。这个小区不但所有的地面都铺设了透水砖,使雨水可以迅速渗入地下,而且在屋顶、道路与庭院还设有雨水收集利用系统,覆盖有5700平方米的下凹式绿地。

目前,全市究竟铺设了多大面积的透水砖尚无精确统计。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铺设透水砖的小区已占相当比例,但铺设面积多少不一,效果也参差不齐。在北京城市学院内,一块铺设了透水砖的路面已经坑坑洼洼。一位学生告诉记者:“透水砖的强度不太好,大车轧过去,路面损毁严重。”

在北京饭店前的长安街路段,记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四五米宽的便道上,一半铺着花岗岩石材,另一半则铺着透水砖。由于透水砖是仿石材颜色而造,如果不仔细区分还真看不出来。“一下雨效果特明显。”细心的上班族白女士告诉记者,她发现每逢下雨,靠近机动车道的半幅路面渗水特快,走上去也不滑。“靠里边走就不行,虽然没有很多积水,但路面湿滑,裤腿儿还容易湿。”

追问1

透水砖为何难推广

透水砖,顾名思义,是一种可以渗透水的地砖,由于孔隙率大,遇到大雨时可以使积水顺行而下,减少路面径流,有效恢复地表水循环系统。同时,也为工业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仁创科技集团因自主创新研发出了包括砂基透水砖在内的雨水专家系统,曾获201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拥有25项发明专利,其中两项国际发明专利。这种砂基透水砖,是以沙漠里的沙子为原料,透水性能好,防滑,还不像一般透水砖那样容易被灰尘堵塞。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仁创科技集团的工作人员对铺设这种砖的科技部广场、北京奥运场馆中心区下沉广场等地进行回访,结果发现:这些地面没有多余的积水,更没有出现险情。

令人遗憾的是,这项新技术的推广并不尽如人意。“自2008年至今,砂基透水砖在北京也就铺设了几十万平方米,不如外地工程使用得多。”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昇益说。

砂基透水砖之所以难以进入市场,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此前,砂基透水砖的价格在每平方米300元至1000元不等,是普通透水砖价格的数倍。经过不断推广和开发,砂基透水砖价格有所下降,目前经济型砖的价格在每平方米200元左右。然而,现在便宜的透水砖每平方米只需三四十元,其它贵一点的透水砖也能比砂基透水砖便宜1倍以上。事实上,砂基透水砖因生产工艺等原因,即便再降低成本也不可能便宜到几十块钱的地步,而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工程的实施部门,对于接受这种高科技产品也需要一个过程。

追问2

透水砖为何“水土不服”

近年来,本市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铺设透水砖的重要性,相继在水立方、长安街等标志性工程中使用,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也有这样一条要求:有条件的建设雨水蓄水池,没有条件的铺设透水砖。

然而专家却发现,透水砖在本市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教授王旭鹏告诉记者,由于一般的透水砖下的砂、石透水垫层有孔隙,这些地方日积月累吸附和沉淀灰尘等,可能导致堵塞,使透水率衰减,甚至完全丧失透水能力。“一般情况下,北京的透水砖效果只有前3个月最好,之后效果就会逐渐减弱。”

另外,北方地区冬季室外温度比较低,雨雪渗入透水的孔隙后会产生反复冻融循环,导致冻胀破坏,加上透水砖的密度及抗压强度比普通硬化路面地砖低,其冻裂破坏会更严重。王旭鹏说,透水砖本身硬度就不如普通路面砖高。有些厂家的透水砖铺装3年后,甚至会出现掉皮儿现象,整个路面仿佛一张“麻子脸”,非常不美观。

荐阅读:

南宁民族大道280张座椅月底换新颜

林萧:“飞天”雕塑折射病态的“权力美学”

乌鲁木齐“飞天”雕塑还缺乏两座“基座”

徐州云龙湖景观照明二期集中控制系统完工

[分页]

建议

需出台明确硬性规定

其实,国家对于透水设施的推广应用,曾经出台过相关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早在2007年,北京市水务局就出台规定,对实施雨水再利用工程突出的企业,将采取政府补贴形式给予鼓励。政府将逐步采取新建项目减免、返还防洪费、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利用雨水。

然而,目前透水砖的铺设缺乏明确规定。一位开发商坦言,透水砖等材料并非建设住宅区的“必备门槛”。一般情况下,规划设计部会考虑到建设成本、施工周期等因素,经常会省去这项“可有可无”的支出。

为了改善这种慢悠悠推进的状态,王旭鹏等专家建议,透水材料的推广应由政府部门主导。比如设定一些必要的硬指标,提高透水材料的使用率。

其实,在国外一些城市,除了利用经济杠杆,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以及多样的技术保障手段也都加速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比如美国各州都在联邦法律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保证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在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历经了数次大的变革,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和产业化阶段。

展望

老旧小区改造率先用新技术

由于历史原因,在现有条件下,京城排水系统很难大幅度升级,城市的管理者开始转变观念,希望通过增加路面的蓄、渗面积,改善暴雨带给城市的内涝问题。

“海淀区今年计划改造的35个小区中,志新小区、宏丰小区和北京大学蔚秀园小区会铺设我们的砂基透水砖。”秦昇益告诉记者。届时,这些小区还将在透水砖下配套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马桶、绿化浇灌等,净化过滤后甚至能达到饮用水标准。

此外,海淀区二龙闸路、香山南路和万泉河路也将作为示范工程,铺设砂基透水砖、建设地下雨水收集系统。按照传统设计,人行道会比机动车道高,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雨水流进马路牙子边的井箅子。不过,这次海淀区三条道路改造时将颠覆这个传统设计,找平人行道与机动车道,连树池都改用透水、透气的硅砂保水树池。这样,雨水随时渗入地下收集系统。

据悉,本市已决定在“7·21”特大自然灾害中出现严重积水的20个桥区兴建蓄水池,工程即将启动。对此,秦昇益希望自己公司研发的雨水收集系统也能得以应用,“如果政府部门同意,我甚至可以捐赠一套设备,为京城防洪出一把力。”

微调查之一

“7·21”大暴雨奥运区集雨1.8万吨

奥运中心区下沉广场。

“啪”的一响,探照灯发出雪白的光束,井箅子下原本黑乎乎的一片登时明亮起来—距离地面5米的地下是一片开阔的水面,目力根本看不到尽头!

“这些都是我们收集的雨水,‘7·21’那场大暴雨,让这些地下的水池子都‘喝饱’了,足足有1.8万吨,能灌满10个标准游泳池!”新奥物业的项目负责人马世德拿着探照灯,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位于奥林匹克中心区的下沉广场地势较低,南区比周边地面低9米,北区比自然地面约低8米。下沉广场除了要承受广场上的降雨,周边较高区域的雨水还顺着楼梯、坡道和墙体往下沉广场汇集。“7·21”大暴雨,城区多个地方严重积水,下沉广场这种地方难道不怕被淹?

“完全不用担心。”马世德指着下沉广场上一块块长方形的仿古青砖,“这都是透水砖。有了这些砖头,小雨及时渗透,大雨不会积水,雨后没有水膜。”他介绍,“7·21”大暴雨期间,这里地面始终没有积水,雨停之后仅半个小时,透水砖上的水膜也不见了。

这里的透水砖,由中关村企业仁创科技集团自主创新研发生产。用手一摸,砖体表面是细细的沙粒。这些沙粒以沙漠中的风积沙为原料,每平方米渗水能力达到2.5至3升,比普通透水砖高出一倍还多。透水砖的下面,是一层由特殊的沙子铺设的找平层,再下面是透水混凝土、碎石和砂基。在鸟巢、水立方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样的透水砖总共铺设了20万平方米。

这些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如何?马世德做了一个试验。并排相邻的两块砖,一块是透水砖,另一块是人造石地砖。将两盆水匀速往砖上倒下去,透水砖上的水迅速下渗,人造石地砖上的水则往四面流淌。3分钟后,虽然透水砖的表面看来湿湿的,但用手摸,不湿手;人造石地砖上依然还积着没流走的水。

透水砖让雨水迅速下渗,对雨水收集来说只完成了第一步。在透水砖的最下层砂基下,铺设了收集雨水的管道,将雨水收集在一起。奥运中心区的地面有9个雨洪池,下沉广场也有2个,平均每个雨洪池能蓄水800多立方米。除了雨洪池,下沉广场还有一条贯通南北的雨洪涵洞,宽度有7米,高度为2.5至3.5米,可以并排开进两辆小汽车,蓄水量达到了8000立方米。

经过处理后,这些雨水将用于中心区绿化,并补充龙形水系用水。

微调查之二

想要透水好 配套很重要

昨天上午11时30分,中关村展示中心的广场外下起了小雨,雨落在地面的透水砖上,眨眼就渗了下去。

这里的透水砖与奥林匹克中心区的透水砖一样,都是由仁创科技集团生产的,那么二者的透水效果一样吗?面对疑问,中关村展示中心施工方中建二局的工长邱红海表示,虽然两个地方都用了透水砖,但由于配套不同,中关村展示中心透水砖的作用和效果不如奥林匹克中心区。

“中关村展示中心东、西广场的下面都是地下室,无法安装雨水收集系统。东广场的透水砖是直接铺设在泥土上,西边的透水砖铺设在混凝土上。”邱红海说,在雨不大的时候,这些透水砖的渗水没有问题,但如果雨量大或者是持续时间长,一旦泥土或混凝土承载不下,透水砖就可能因没有“下渗”空间而产生积水。

仁创科技集团董事长秦昇益说,透水性能要好,光靠透水砖是不够的,雨水收集的配套设施同样很重要。仁创的透水砖之所以效果好,除了透水砖的性能较好外,还拥有专门配套的“雨水专家系统”。

在奥林匹克中心区,一共有11个雨洪池和1个雨洪涵道,能够收集雨水1.8万吨,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和补充龙形水系。当雨水收集满后,其余的水还能够通过管道流向市政井……整个雨水收集和利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

针对城市立交桥、人行道及车行道等路面,仁创还开发出一套生态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实现由传统“点式”排水变成“线式”、“面式”相结合的“立体”排水,形成“蓄、渗、排”相结合的有机系统。

秦昇益解释,所谓的“蓄、渗、排”系统,指的是下雨时,透水砖能将渗透进地下的雨水导入隐形水库,进行蓄水,当遇到大暴雨,隐形水库蓄满水时,多余雨水会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遇到特大暴雨时,更多的雨水还可以通过溢流排入现有市政管网中。通过这套雨水系统,可以实现迅速排洪排涝,解决排水难题。

荐阅读:

南宁民族大道280张座椅月底换新颜

林萧:“飞天”雕塑折射病态的“权力美学”

乌鲁木齐“飞天”雕塑还缺乏两座“基座”

徐州云龙湖景观照明二期集中控制系统完工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