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冷杉,炎陵特有

2008年08月29日 10:33株洲网钟联明
    【发现】似松非松、似杉非杉的新树种

    

    中国园林网8月29日消息:1981年,省林科所刘起衔研究员在神农谷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在大院农场发现一种似松非松、似杉非杉的树种,共有1228株,当地人称之为“海罗杉”。

    

    之后,这种奇怪的树引起国内林业专家的关注,后被认定为资源冷杉的一个变种,并命名为大院冷杉。

    

    据刘起衔调查,大院冷杉生长于海拔1350至1580米的中山地带,与马尾松、毛竹、木荷、三尖杉、猴头杜鹃花等构成一种稀有的森林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绵羊垅、香菇棚、和平坳、牛石坪等4处,所处地域东西宽5.7公里,南北长4.4公里。国内学术界将其列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植物学界重大发现之一。

    

    【现场】“冷杉王”胸围约1.6米,树高逾20米

    

    8月9日,记者乘车从大院农场场部出发,向东几公里,汽车在一个沟口停下来。沿小路走进林中,只100米远,就看到了数棵大院冷杉。县林业局专家说,这是一个群落。

    

    这些大院冷杉与常绿阔叶树生长在一起。小山坡上最大、最高的一株吸引了大家的眼光。这棵“大院冷杉王”胸围约1.6米,树高超过20米。

    

    再向东走,在北坡的一片竹林中,又见到另一个大院冷杉群落。每株均长得笔直、高大,树高不矮于15米。有一株主干很细的冷杉估计高于20米。

    

    县林业局专家介绍说,冷杉本来只分布在温带高寒山区,南方的分布极为稀少。大院冷杉共有4个小群落,均分布在不朝阳的北坡。

    

    【价值】“活化石”,全国不足600株

    

    资源冷杉,为松科、冷杉属常绿乔木,是第四纪冰川残存的孑遗植物,生存于低纬度、中高海拔山地,数量少,呈高度濒危状态,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被誉为“活化石”。

    

    大院冷杉是资源冷杉的一个变种,为炎陵县所特有。在国务院1999年8月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批中,资源冷杉(大院冷杉)被列为一级。据调查,目前全国保存下来的资源冷杉(大院冷杉)总数量不足600株。炎陵县现存508株。

    

    资源冷杉(大院冷杉)对研究我国南部植物区系的发生和演变,以及古气候、古地理,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期气候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价值。20多年来,国内外专家络绎不绝地前往炎陵县考察。1989年,美国佐治亚州植物研究所所长郝施丽女士专程赴炎陵研究大院冷杉。

    

    他们认为,大院冷杉是史前冰川袭击后残留下来的,在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改变,形成具有明显独特性的新树种而存活至今,且保留了多个群落,真是一大奇迹。

    

    专家还认为,大院冷杉材质优良,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腻,材质轻软,容易加工,既可作高级纤维造纸原料,又是制造钢琴的特用材种,其树皮中含有的冷杉脂,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的奇缺产品。

    

    【保护】申请纳入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

    

    大院地处炎陵县东部万阳山,与井冈山西南边境接壤,是一片海拔1300米至1880米的台地,总面积13万亩,是神农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1960年,大院办起国营农场。十几年前,由于认识不足,部分大院冷杉遭到误砍、误伐。近年,大院农场加大宣传、保护力度,大院冷杉被职工当成宝贝看护,林中慢慢长出了一些小苗。

    

    为挽救这个高度濒危的树种,炎陵县林业局对部分大院冷杉实行挂牌保护,并组织科研人员采集种子,开展实生苗繁殖试验。但实生幼苗长出不久即无一例外地死亡,数次试验均告失败,只有从大院冷杉群落中移植的小苗才能成活。

    

    为确保大院冷杉种群永存,2006年10月,神农谷自然保护区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要求将“大院冷杉种质资源保存”纳入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对大院冷杉实行就地保护。

    

    据悉,神农谷自然保护区将与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联手,对大院冷杉种群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生产力、残遗和濒危机理、退化机制等进行研究,改善其濒危的生态环境,想方设法繁育苗木1000株,增加异地保护面积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