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花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交流会暨花卉科技创新与服务大会召开

2025年04月23日 13:22园林网柏斌

本网讯 记者柏斌李晓辉报道 4月15日,以“创新种质资源·赋能花卉产业”为主题的“江苏省花卉种质资源创新技术交流会暨花卉科技创新与服务大会”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近百位专家学者、协会会员和校企合作单位代表齐聚一堂,精彩的学术报告和面对面交流,探讨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e64e04dcb5f8b10d71042a335b146ef.jpg

大会会场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的摇篮,目前已建成国家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库等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朱顶红、常绿水生鸢尾等优秀新品种79个,服务于全国20个省市花卉产业,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学院党委书记苏士利在致欢迎中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以“新双高”建设为契机,围绕花卉种质资源的保护、研发与推广,聚力打造“引、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为江苏花卉种业贡献“苏农力量”。

c2a0d5f2200a517c2314c0b89433bcf.jpg

苏士利致辞

江苏省花木协会会长、中科院植物所副所长汪仁在致辞中指出:江苏以其220万亩花卉种植规模和200亿元年销售额领跑全国。但仍面临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乏力等挑战。他呼吁通过“资源保卫战、科技攻坚战、品牌升级战”破局,倡议政产学研联合发力:加速构建全省花卉种质资源动态监测网络与数字化共享平台,推动苏北丘陵、沿海湿地等特色资源“应保尽保”;聚焦分子标记育种、抗逆品种研发等核心技术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江苏芯”花卉;深化“育繁推”示范基地共建,借力电商、文旅新业态擦亮“苏花”品牌矩阵,助力江苏花卉“从田间到全球”的华丽跃升。

b60a2980ccdcf31764aedf3135390c9.jpg

汪仁致辞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卫宁巡视员在总结讲话中强调,花卉种质资源乃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战略资源。为构建现代花卉种业体系,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攻关,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推动“智能育种云平台”等成果的转化;在产业支撑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依靠生物技术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质量管理体系;在市场化建设中,要着力破解商业育繁推的短板,通过“全产业链合作”模式培育龙头企业,营造种质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在行业监管方面,应强化法规执行与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一品一码”追溯管理和品种权保护。

69c23fe4edc4d9f770f9024a98bd16d.jpg

张卫宁讲话

 张卫宁呼吁全行业紧握科技创新根本动力,充分发挥江苏省的科教资源与产业优势,共同描绘花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开幕式上,除举行“江苏省园林康养和园艺疗法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和“科研创新团队与产业服务团暨百名教授(博士)进百村(企)行动启动”仪式外,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颁发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首席专家聘书。

 赵春江院士在以《加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发展智慧科技》为题的主旨报告,为智慧农业职教改革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前沿路径。他指出:智慧农业正经历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数据驱动、无人化的重大变革,其核心在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的深度融合赋能,构建起“感知-决策-执行-服务”的闭环体系。他强调:传感器微型化、装备自主化、算法精准化是我国亟需突破的三大攻坚方向。

d9058a37567beb8e3f74a00bdc6311c.jpg

赵春江院士作主旨演讲

赵春江院士表示:智慧农业跨农学、工学、信息学等31个学科,急需兼具技术、农事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虽然国内 50 余所院校已设立相关专业,但仍存在学科协同薄弱、实践环节欠缺等挑战。为此,他提出校企合作对接产业链需求;标准化课程整合教育链知识;依托无人农场、农业大模型等实训平台,激活创新链实践,培育“数字新农人”的“三链融合”策略。

在交流会上,江苏省15 家国家(省)级花卉种质资源库(圃)建设单位专家,精彩分享了资源库(圃)建设的最新进展和丰硕的创新研发成果。

 南京农业大学王振兴教授、杨秀莲教授和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丹丹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李畅副研究员、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娄晓鸣教授、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周鹏助理研究员分别介绍国家菊花、桂花种质资源库和主要暖季型草坪草、杜鹃花、球根花卉、观赏冬青种资源库(圃)建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开发应用、新品种选育和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发成果。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冯景研究员汇报了省级作物种质资源圃(木本花卉),特别是绣球属、杜鹃属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与新品种选育的最新进展,并表示后续将对绣球属植物的分子机制进行深入解析。南京农业大学滕年军教授和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刘晨副研究员分别介绍了百合产业的发展现状、种质资源圃建设、研究进展、推广示范效果、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和朱顶红种质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杂交育种、遗传分析等创新研发成果。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李风童研究员和孙叶副研究员也不遑多让,他们分别分享了江苏省省级水生花卉种质资源圃在荷花、睡莲、鸢尾等水生花卉资源方面的收集保存情况以及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策略、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兰科植物的分类、中国兰种质资源圃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新品种培育以及市场推广应用的成功经验,为水生花卉和兰科植物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张凤姣副研究员介绍了石蒜属花卉的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新品种培育成果,张婷副研究员就德国鸢尾和荷兰鸢尾的育种及配套繁殖栽培技术和推广应用效果锦绣分享。扬州大学的赵大球教授介绍了芍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及应用情况及科普宣传推广方面的成功经验。宿迁农科所陈芬副研究员介绍了萱草属植物的分布、国内外发展趋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以及团队在萱草育种、示范应用和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进展。

会议期间,还就江苏省园林康养和园艺疗法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进行方案论证。

7c54c587e3dff46aeccb70c18d58ea5.jpg

参会者参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球根花卉种质资源库

由江苏省花木协会、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的本次交流会,全面展示了江苏省花卉产业在创新能力与协同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院士专家的引领以及政企校的深度联动,为智慧农业和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为加速种质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实现从花卉大省向现代花卉强省的跨越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