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0日消息:一走进市民李香霓的家,摆在门口的一棵白色梅花格外引人注目。夏日已至,竟然还有梅花盛开?经过主人提醒,记者仔细一看,才知道这梅花是用白、黄两色线钩织而成。李香霓还钩织出水仙、百合、玫瑰、牡丹、荷花、菊花等放在客厅内,犹如真花般难以辨认,可谓百“花”盛开。
其实,李香霓不单会钩织花卉,还会钩织衣服、披肩、鞋子、袜子,还能钩出内衣裤、凉帽和太阳伞等。就连她家的茶壶,“身上”也穿着一件合身的衣服……
“文革”下乡想靠画技返城
心灵手巧的李香霓,从小喜欢画画,也很喜欢钩织东西。1966年,时值小学毕业的她正好遇上“文革”,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无法继续读书的李香霓只能呆在家里画画或钩织东西。
1968年,李香霓下乡到了当时的惠阳县沥林镇。为能尽快返城,李香霓希望凭画技被招进工厂。因此,李香霓利用工余时间用心练习工笔画。李香霓告诉记者,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她曾有机会返城,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当时,广州召开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要求惠州提供5幅画,如果我的画入选,返城就不成问题。”可因为那段时间赶上农忙,李香霓没时间画画。等她空闲下来,送画日期已经截止。
直到1976年,李香霓才回到惠州市区,当了一名理发师。
迷上钩织边研究边实践
虽错过了提前返城的机会,但在农村画画的经历却让李香霓有了一个很好的美术功底,钩织出来的花特别栩栩如生。
回惠州市区后,李香霓发现暂时无法实现美术梦,于是转为学习钩织。当李香霓第一次看到别人钩织的花卉时,很认真地仔细研究,辨识应从何处下手钩织。她边研究边实践,很快掌握了窍门。2000年,李香霓辞去理发师工作,更加痴迷于创作钩织作品。
如今,李香霓看到哪种花,就知道该怎样钩织。她笑着说:“有时灵感来了,我就一直钩织下去,越钩越上瘾。什么吊钟、百合、红掌、向日葵等,都是可以经创作,一针一针钩织出来。”
爱好广泛善书画弹古筝
李香霓钩织的花卉,除自家摆放外,还有不少送给了亲朋好友。“有一次,一位亲戚拿着我钩的一束花到商场买花瓶,商场服务员都看呆了,说从没看过这么好看的花,还连声问是在何处买的。亲戚骄傲地告诉她,‘这花没有卖,是独一无二的’。”除钩织花卉外,李香霓还钩织不少家庭适用的东西,如被子、旗袍及外套等。
此外,李香霓还会刻剪纸、书法、绘画,并弹得一手好古筝。正因为有这么多要做的事,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每天买完菜后,她就呆在家里钩织东西,或剪纸,或弹古筝,过得非常惬意。正如她的一位朋友所说:“李香霓是一个不断追求美,创造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