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8日消息:初夏时节,在崂山区中韩采访,不经意间即可闻到扑面而来的花香,随时都可能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花丛之中。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五届枯桃花会”期间,崂山更成了花的海洋。
“我们社区刚刚引进了荷兰无土栽培这种国际化技术。不久郁金香、兰花等一些国际品种再也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在青岛也能看到货真价实的荷兰郁金香”中韩街道张村社区书记王悦忠兴奋地向笔者透露,同时,为了满足山东半岛花卉需求,进一步提升整个青岛花卉档次,社区还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立20亩无土栽培大棚,实行垂直分层种植,进行立体栽培,可扩大现有种植空间3-4倍。无土栽培技术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土地缺少的难题,而且在“无土技术”种植下的花卉不用喷洒农药,实现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崂山区对生态旅游的深度发掘和开发,使历史悠久的花卉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崂山区中韩街道相继建起了“枯桃花卉交易中心”和“张村花卉大世界”两个大型花卉交易市场,极大地提高了崂山花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花卉产业迅速扩张。
目前,崂山区的花卉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的聚集效应,随着花卉产业的不断发展,崂山区的花卉产业及其带来的富民效应日渐显现。
规模化的聚集效应
中韩街道枯桃社区有着上百年的花卉种植历史,被誉为“中国花卉之乡”。挑着担子沿街卖花,曾经是枯桃花农的真实写照,而现在,现代化的花卉大市场和智能化的温室使崂山花卉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作为滨海公路重要的节点,中韩街道枯桃社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加之社区有成熟的花卉种植和销售经验,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花会。去年,邻近的张村社区看准花卉产业的商机,建设了张村花卉大世界,使崂山区的花卉产业增添新的亮点。随着崂山区以滨海大道为主轴,结合邻近高校资源,发展IT、科技研发等智力产业的规划浮出水面,为这一地区以花卉种植、交易以及由此衍生的旅游商贸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全新的发展平台。
花卉业的发展,也给花农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张村社区花农王平刚告诉笔者,“去年我的一个摊位销售收入达到5万元,以前闲散在家没有经济收入,现在能挣这么多钱真是不敢想。”时下,在张村像王平刚受惠于“彩色”经济的村民不在少数。据了解,仅花卉业就为张村社区集体收入每年带来20%的增长,花卉产业让全村400多闲散劳动力实现了就业。
如今,崂山区的花卉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化的聚集效应,据统计,枯桃花卉交易中心和张村花卉大世界的年花卉交易额已逾2亿元,年均增加值在20%以上。今年历时5天的花会,共接待游客20万人次,直接收入达800多万。花会举办期间,附近的餐饮业经营额比平时提高了30%,周边的农家旅馆和宾馆客房天天爆满,花卉种植和经营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居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花卉产业“美丽转型”
为解决花卉在节庆销售量多、平时无人问津的难题,拉长销售时间,中韩街道张村社区计划开辟网上销售途径,花农在网上开办自己的店铺,把自己种植花卉的品种、规格、价钱以及照片公布在网上,实行网上预定送货上门,解决过去由于路远,顾客不方便上门买花的难题。同时,张村社区还要把网上店铺进行资源整合,开办张村花卉专业网站,打造集体品牌,实现社区搭台,花农受益,进一步解决销售渠道窄的难题,走出了一条发展花卉经济的新路子。
“为推动花卉产业的上档升级,放大花卉业的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延伸花卉产业链条,推动花卉业的嬗变和提升,崂山区投资5000余万元,将枯桃社区将军山开发为以花卉为主题的集旅游、娱乐、餐饮等功能的枯桃百花园。”崂山区有关负责人透露。
据了解,在未来几年,中韩街道将进一步加大对青岛枯桃花卉交易中心、张村花卉大世界的扶持力度,增加花卉生产规模,提高花卉产量、产值和科技含量,尽快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花农”的产业化格局,力争把花卉交易市场建设成全国一流的花卉交易中心,把这一地区打造成“北方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