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6日消息: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视机定期收看文化共享工程信息资源;到村电子阅览室通过电脑学习花卉栽培、烟叶生产、茶叶加工、生猪饲养等实用技术、现代农业知识,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通过共享工程市支中心提供的光盘,可以集体组织听农业专题讲座,点播自己喜欢的花鼓戏……这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给长沙农村带来的好处,如今这种好处将惠及到长沙市的各个乡镇街道。
记者近日举行的市文明创建协调工作会议上获悉,长沙市将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善各区文化信息资源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从2003年在我市实施以来,得到了高度重视。全市建立了1个市级支中心,9个县(市)、区支中心,56个乡镇、街道和500多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各县(市)支中心通过光纤和卫星,利用服务器、扫描仪、数码摄像、刻录设备等,不但可以将国家中心、省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输送到乡镇、村基层点,而且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据长沙市文化局局长周志凯介绍,虽然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基层服务点的场地、硬件建设还有待完善;一些区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
近日,市领导陈泽珲、刘晓越、姚五零等强调,文化共享工程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打破了落后地区经济文化闭塞的状况,缩小了“数字鸿沟”,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泽珲表示,将对市内5区的每个区支中心和56个街道、乡镇基层点增加投入,以完善硬件设备,同时,各区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将集中进行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以保证文化共享工程的畅通和100%的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