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30日消息:近年来,我省水利部门坚持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实行封禁保护,在我省境内黄河流域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省黄河流域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水土流失面积占境内流域面积的38%。为了获得新的生态平衡,2001年以来,省水利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融入水保生态环境建设中,以实施国家重点水保生态工程为依托,突出自然修复,辅以人工建设,相继在黄河源区、东部黄土高原区开展了水保预防监督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境内黄河流域完成生态修复面积7969平方公里,兴修谷坊70座。经过监测,修复区内林草面积增加5%-8%,植被覆盖率提高5%-20%,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项目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14%-22%,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并进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的重点是治理容易流失的水土资源,各项目区在黄河源区结合移民工作、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实施,实行长期封禁和轮封轮牧,加速植被的自我修复,控制“三化”草地的扩张。据监测资料分析,封育区与采食区相比,牧草平均高度高出0.7-4.8厘米,平均覆盖度提高3.8%-6.6%,鲜草产量每亩平均增加12.2-84.2公斤,生态明显改善。在东部黄土高原区对临近村庄和道路的缓坡地划为生产、生活用地,远离道路村庄的和陡坡地改为生态用地,采取网围栏、专人巡护、林草补植等措施,加强封育保护。同时,把水土保持与调整种植结构、改变传统生活方式有机统一起来,实行林、草、果、粮、菜统一规划,全面开发,积极推行太阳能灶、沼气池等新能源利用,开展舍饲圈养示范户建设,如今,在项目区内,生态修复正在托出一个生意盎然的绿色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