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大地群山叠翠,林海滔滔。在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道山护林点,53岁的护林员黄通甫和妻子黄日秀用二十载坚守筑牢生态屏障,而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的村寨林间,“00后”吴治荣以青春之力接过这里的护林接力棒。
两代人,不同的青春岁月,相同的绿色使命,在山林间续写着守望与传承的故事。
二十载风雨,以站为家守青山
从金秀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驶过一段高低不平的砂石路,大山深处的长滩河保护站龙道山护林点便映入眼帘。这里海拔1200多米,管护面积达2500多亩,是黄通甫和妻子黄日秀的“家”。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道山护林点。李宇安 摄
夫妻俩负责5条巡护线路,最远的来回要走8个多小时,最近的也要两三个小时。每天清晨六点多,他们带上干粮、砍草刀、巡护机和望远镜,带着家中6条狗踏上巡护路。巡护途中,黄通甫和黄日秀的行走轨迹实时记录在系统中,返回后还要填表记录情况。除了防火巡查,还要防范盗猎、乱砍滥伐和非法采挖药材。“这几年管得严,破坏行为少多了。”黄通甫说。
巡山路上,夫妻携手,单调的日子也充满了乐趣。“看看这样的风景,哪会觉得无聊?我唱山歌、吹木叶,路上跟她说说笑笑。”黄通甫说。“刚来的时候有点无聊,但时间长了,也慢慢习惯了。”妻子黄日秀笑着说,“他在这里守山,对我也蛮好的,所以我坚持跟他在这里守着。”在黄通甫看来,妻子的陪伴是他坚守的动力。

黄通甫和黄日秀在巡山。李宇安 摄
然而,巡护之路并非坦途。每年冬季的冰冻雨雪天气、春夏之交的泥石流和滑坡,都给护林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2008年结冰最厉害了,房间都被冰柱包围,出不来门。”黄通甫回忆道。2022年的一次山体滑坡将泥沙堆到护林点门口。毒蛇拦路、野猪出没,更是巡护中的常事。
艰苦岁月中,山林的变化是最大的慰藉。“我刚来时对面的树还很矮,十多年过去都长高了。”黄通甫细数着山中的“小伙伴”:林麝、猕猴、白鹇、豹猫、毛冠鹿,还有小叶红豆、南方红豆等珍稀植物。这些年,黄通甫曾救助被困驴友,也曾砍木搭桥、修整塌方路段。“我看见哪个路不好走,就拿锄头去挖,让大家好走一点。”在他看来,这是最值得骄傲的事。
这份坚守,也在向年轻一代传递。前两年,护林点来了两位年轻的护林员,黄通甫便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经验,哪条线路叫什么,哪个路段有马蜂,哪片区域毒蛇常出没,哪里下雨天容易塌方要绕行……
如今,夫妻二人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只要还让我在这里,我就守到老,只要青山还在,就一直守护。”黄通甫坚定地说。
一载征程,青春接力护家园
生态护林员是基层林草资源管护的源头和载体,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广西已在67个县(市、区)选(续)聘生态护林员超过6.34万名,带动脱贫人口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25岁的吴治荣正是这支队伍的一员。
“在家照顾98岁的奶奶,刚好有这个契机,就想为村里的生态出份力。”吴治荣的护林之路,始于家庭责任与乡土情怀。2024年3月,吴治荣经村委会推荐成为生态护林员,负责4866.36亩山林的管护工作。
他的巡护区域涵盖5条线路,最远的达12公里,每天分上午、下午两趟巡山。对吴治荣而言,巡山并非枯燥之事,“看看绿树、听着鸟叫、放点音乐,偶尔拍些山间风景分享到群里。”

吴治荣在巡山。李宇安 摄
有了网络科技,吴治荣通过巡护App记录轨迹,重点排查森林火灾隐患、制止乱砍滥伐行为、保护野生动物。“有一次,我发现山间冒烟了,以为是火灾,赶紧跑过去查看,结果是村民烧田草,我提醒他们这样很危险,还帮他们灭火。”吴治荣回忆道。在他的守护下,这片山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无论是被问起对护林员岗位的印象,还是巡山遇到的困难,他都笑着回应:“就像种田插秧遇到下雨也要坚持完成,这对农村孩子来说习以为常。”
遇到不懂的问题,吴治荣就向村里经验丰富的老护林员请教,“他们会告诉我哪些地方容易塌方,怎么避开危险”。同时,他也帮助老护林员操作巡护App、登录系统,解决技术问题。

吴治荣展示巡护App。李宇安 摄
吴治荣说,护林经验需要代代相传,守护绿水青山是每个人的责任。
多年耕耘,从“守青山”到“享金山”
两代护林人的坚守,换来了八桂林海的生态蝶变,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道路。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年6月接受生态环境部评估,获优级评价。同年,保护区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近年来,我们发现海明关木通、大瑶山琼楠、大瑶山掌突蟾等新物种,连续20年无森林火灾。”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文达传说。融水县通过护林员日常巡护,实现年度森林火灾受灾率为零,林木滥伐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生态得到有效保护。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瑶山依托独特景观打造文旅康养圣地,盘王界景区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土特产销售火爆,“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25000人。融水县则通过林下种植中草药,确保森林资源稳定,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生态护林员岗位优先向脱贫人口倾斜,像吴治荣这样的脱贫户家庭一员,护林员岗位为他带来年均1万元的稳定收入。他还在巡护之余种植两亩罗汉果和两亩百香果,年产量达2万斤,每年额外收入1万多元,实现了“护林+增收”的双重兼顾。
护林员的保障也在不断提升。融水县2025年选聘(续聘)1908名生态护林员,管护面积超504万亩,广西财政厅下达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780万元,融水县财政统筹整合资金130万元左右。“我们为护林员统一购买意外保险,配备衣服、鞋子和反光背心,每年还开展两次培训。”融水县林业局梁树杰副局长说。大瑶山为护林员发放四季巡护装备,为有驾驶证的护林员配置巡护专用摩托车,让护林工作更有保障、更有效率。
从黄通甫夫妇的数载坚守,到吴治荣的青春接力,一代代护林人以山为家、以林为伴,用脚步丈量林海,守护着八桂大地的满目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