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创新经营机制,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速释放森林“四库”潜能。
一是森林“水库”更充盈。聚焦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争取和实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持续推广优质乡土树种。2024年以来,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16万亩,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71.2万亩,围绕水源涵养林、生态林网等重点生态区进行补偿,年补偿金214.5万元。
二是森林“粮库”更丰产。依托特色林业资源,建设森林食品供应基地。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超122万亩,食用林产品产量1.4万吨,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果3000吨,麻栎种植面积63万亩,利用枝丫材生产食用菌1.9万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三是森林“钱库”更富民。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林产工业等途径,形成麻栎菊花炭、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直接受益林农超10万人,让林农共享生态红利;同时,以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森林乡村为节点,带动周边居民发展森林餐饮、民宿、采摘等业态,构建“生态+文旅”的富民新路径。
四是森林“碳库”更优质。以林业碳票为质押物,皇甫山国有林场领取了首张省级林业碳票,项目占地2.76万亩,监测期碳减排量23.25万吨;开发“种下碳汇林 抵消碳足迹”等公益碳汇林项目2个;一体化建设国家储备林、碳汇林、能源林基地2万余亩,栽植和抚育林木36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