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森工刺五加领跑“寒地龙药”

2025年11月18日 10:22中国绿色时报綦鑫

在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公司国家级苗圃,技术人员手持智能终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苗木生长情况。“刺五加苗萌发率和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这在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苗圃负责人徐俊彬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近年来,伊春森工集团践行大食物观,以道地药材刺五加林下改培为核心,深挖林海资源富矿,将“寒地龙药”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胜势。

规模领跑

“道地性”是中药材的灵魂。经全面普查,伊春森工集团5190万亩的施业区内孕育了490种中药材,其中有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50余种重点药材。

如何让这些资源变成林下“绿色银行”?伊春森工集团紧扣伊春市部署,在规模种植、科技赋能、产销对接、品牌建设、产品转化等环节持续发力,推动实现“寒地龙药”种植标准化、产地道地化、产品优质化。

在北药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刺五加是当家品种。伊春森工集团因地制宜,大力推行刺五加林下改培、生态种植、仿野生栽培等模式,让林下土地焕发新生。截至目前,集团刺五加改培面积约为90万亩,占林下改培种植总面积的近九成,成为集团北药产业支柱。

各林业局公司立足自身优势,在刺五加种植上各展所长。乌马河林业局公司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成立黑龙江省道地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广锯末覆料保湿技术,使刺五加种子萌发率提升30%、苗木成活率超过95%。2025年,乌马河林业局公司春季刺五加全光种植300亩,成为黑龙江省刺五加全光种植基地。汤旺河林业局公司则与专业基地合作,引进优质种苗,采用近自然栽培模式。友好林业局公司探索以林养药、以药促林立体模式,科学清林疏伐、改良土壤、精准控制栽植密度与深度,实施带土移栽提升幼苗成活率。

产销贯通

伊春森工集团积极破局销售渠道,深化产业合作,与黑龙江珍宝岛药业成功对接,为下属林业局公司开辟新销路。

双方达成高于市场价的野生刺五加茎秆收购协议,累计采收1354吨,创收900多万元。铁力、上甘岭、桃山、友好等林业局公司采收量均超百吨。

伊春森工集团组织多家林业局公司及合作药企参展,展品涵盖中药材、保健品、中成药等近150个品种。通过参与行业高峰论坛,汲取产业发展经验,有效提升“寒地龙药”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创新模式

伊春森工集团创新推动的林药共生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

铁力林业局公司的10万亩森林大食物观示范带创新乔灌草立体种植模式。上层种植红松、水曲柳等珍贵树种,中层培育刺五加等道地药材,地表栽培灵芝等珍稀菌类,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2025年,公司已完成刺五加改培3万亩、林下参种植1000亩。

“这种乔灌草三层结构,单位面积效益是纯林的5倍,真正是以林养药、以药促林。”公司负责人算起生态账。

铁力林业局公司同步建设冷链仓储与初加工设施,提升林药、林菜附加值。依托种植示范带,与国家林草局管理干部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建立研学基地,已接待3万多人次学生和游客参观学习。

双丰林业局公司引入智能监测系统和自动驾驶农机装备,运用北斗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准起垄,构建了从种源筛选、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收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作业效率提升300%,推动传统种植转型升级。

汤旺河、友好等林业局公司全面推广有机种植、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通过“林药+林果+林菌”的复合经营,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

精深加工

在新青林业局公司生态茶加工车间,浓郁的草木清香扑面而来。经过多道工序,刺五加嫩叶变身“五加红袍”茶。负责人王亮介绍:“我们开发了6个系列产品,‘见山五加红袍’‘丁香红茶’‘蒲公英根红茶’成功入选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

伊春森工集团积极布局产品深加工。双丰林业局公司投资建设年加工能力50吨的药食同源即食产品加工厂,开发刺五加嫩芽、嫩叶等系列产品。新青林业局公司成功开发“新松林”系列生态茶,主打产品包括刺五加茶、暴马丁香茶、蒲公英根茶等,2024年产量1900余公斤,实现销售额125万元。

伊春森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聚焦规范化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强化基地建设,深化产业合作,推动北药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