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从“锰都”到“药都”的绿色转变

2025年09月04日 10:09中国绿色时报姚华顺

20年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凭借丰富的锰矿资源,与湖南花垣、贵州松桃并称中国“锰三角”。一锰独大的经济结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近年来,秀山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种植中药材斩穷根,昔日的“锰都”正变身今日的“武陵药都”。

“这款‘秀山清’清热饮品是我们打造的爆款产品,目前公司已开发11款产品,其中7款已经上市销售,全部以秀山山银花为原料,我们每年消耗山银花200吨。交易中心的开业运营,将从根本上解决‘卖难’‘贱卖’的问题。”重庆鸿利药业公司总经理贺德波介绍,武陵山中药材交易中心开业仅一周时间,就集聚了秀山精心研发的30多款中药材产品集中线上线下展示交易。

以山银花、黄精为主的中药材,是秀山的生态名片,更是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近年来,秀山围绕“武陵药都”发展目标,推动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加快构建中药材产业链,聚力发展中药材百亿级产业。全县中药材基地达38.3万亩,综合产值20.8亿元,产业覆盖3.62万户农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5000元。

秀山是全国山银花最大产区,种植面积达24.8万亩,由于长期受困于冷链仓储缺口,导致农户被迫“踩踏式销售”。“山银花集中上市的时间,价格往往会比较低。现在仓储物流中心给山银花装上了时间调节器,我们有了错峰定价主动权,可根据山银花市场需要错峰销售,获得更多的收入。”重庆圣百灵药业公司总经理杨红坤介绍。

从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武陵山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如同产业蓄水池,3万立方米的库容可实现5000吨药材同时仓储,配合全程冷链,将保鲜期从1个月延长至1年以上。据测算,仅此一项可使花农年均增收超15%。

目前,秀山有中药材资源644种,建成万亩中药材产业示范带2个,培育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35家,“一村一品”中药材示范村35个,发展中药材企业138家,先后被认定为“中国山银花药材之乡”、“中国黄精之乡”、重庆市道地优势药材产区。如今的秀山,药材种植不仅让群众“斩穷根”,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主推、企业主体、农户主动的原则,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打造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优势中药材特色产业集群,形成百亿级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建成‘武陵药都’”。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肖龙介绍,秀山将围绕道地中药材新开发并投入生产食品、功能食品、中成药等新产品100多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建成武陵山中药材产品加工基地、武陵山中药材现代物流中心、武陵山道地优势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中心和武陵山中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