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五原促进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双赢

2025年02月13日 10:12中国绿色时报斯日古冷

2024年,内蒙古五原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多点发力,促进林草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双赢。

巴彦淖尔市发出打赢套内零星沙丘歼灭战动员令后,五原县积极响应,结合沙丘的特点及危害程度,制定治理方案,明确治理方式,按照“林长+沙丘长制”组织架构,140名林长和13名沙丘长压实治理责任,事前指导、中间检查、竣工验收,实现全过程、闭环式管理。

丰产沙丘治理采取“防沙治沙+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在治沙的同时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北侧平整土地、栽植小美旱杨,南侧工程固沙、种植柠条,治理680亩。二合永沙治理将零星沙丘治理与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结合起来,栽植杜梨、酸枣、金银木、连翘等1529亩,壮大集体经济。

五原县林业管护中心全力打造全国三北地区种苗基地试点建设林场,建立了病虫害监测站、区域小型气象监测站、智慧防火体系,与中国林科院、西北农林大学等7支专业技术团队合作,着力建设现代化苗圃。以提供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的乔灌苗木为导向,选择适宜当地的紫穗槐、盐松、柽柳等26个品种,运用“暗管排盐”“起垄播种”等16项创新技术,根据不同用途和繁育技术,分为彩叶树种繁育区、经果林示范区等7个示范种植区进行育苗,2024年完成育苗606亩、1312万株。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依托苗圃设置林木种苗培育现场教学点,带动农牧民参与种苗建设,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

五原县推行生态林向经济林转轨,更新五西线两侧、村屯内绿化垄道原有低质低效林,栽植早酥梨、鸡心果、桃李杏小杂果60亩、5000余株,有效提高绿化美化覆盖率,巩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按照政府鼓励、农户主体、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发展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拱棚、小养殖、小加工“六小”产业模式,帮助367户农户整合房前屋后闲置土地、院落、巷道,栽植小杂果花草苗木约150亩,推动“静资源”变“动资产”。

2024年,五原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设了58个庭院经济林示范社,3098户庭院经济林示范户,栽植果树3.8万株。

五原县以林长制为引领,与各乡镇、林业管护中心签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状,进行森林草原防火实战演练2次,深入开展森林草原防火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辖区内木材加工厂、国省干道、林业管护中心作业区等重点区域进行现场检查,建立台账,逐个整治。编制《五原县湿地保护规划(2023—2030年)》,开展湿地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监测巡护,2024年巡护35次。联合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开展河湖管理保护秋季行动,排查河湖渠沟“清四乱”治理情况。抓实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控,调运检疫苗木26.38万株、复检122.42万株,确保造林绿化苗木质量。2024年,没有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及安全生产事故。

中国林科院在五原县打造河套灌区盐渍化治理与利用示范区科技高地,建设耐盐碱优异林草种质资源圃、盐碱地经济林提质增效示范园区、盐碱地退化林修复示范区、重度盐碱地光伏工程+生物措施综合治理技术示范区等核心示范基地1500亩,推广带动3万亩,为“三北”工程六期重点项目“阴山北麓(河套平原)生态综合治理”提供科技支撑。目前,绘制盐碱地及耐盐碱林草植被本底一张图、耐盐碱林草植物种质资源筛选与培育、盐碱地经济林林药配置提质增效技术体系等6项建设任务正在稳步推进,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贡献科技力量。

2025年,五原县将以党建为统领,加快“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步伐,围绕科技高地建设、经济林产业发展、林草种质资源培育打造精品点,形成一批可借鉴、能推广的示范模式,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