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以“五个一”工作法创新用林用地要素保障模式

2025年02月13日 10:08安徽省林业局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对各类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分类施策、精准解决,创新提出“五个一”工作法,实现了用林用地融合保障。在要素融合保障的有力支撑下,2023年全市新开工重点项目381个,开工率106%;2024年,全市省重点项目开工259个,开工率100%。

提前介入预审,“一个系统”数据管理。破解过去使用许可“哪些办、何时办、怎么办”的问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阶段即提前介入项目选址、预审,梳理研判项目用地用林需求状况,形成项目需求清单,提供审批路线图和批前材料清单,解决用地单位材料不会准备的问题,项目前期设计阶段平均减少30天。同时利用“马鞍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与林业、征管一体化系统”审查项目规划、地类、占用林地、压覆矿产等信息,及时反馈办理林地、土地手续建议和材料清单等信息。湖北路过江隧道、姑溪河当涂闸枢纽工程等17个项目通过科学选址节约林地700亩、土地2000亩。

精简上报材料,“一个窗口”受理申请。破解过去各自为战“多头办、重复办、反复办”的问题。用林用地申请由市资规局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采取“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容缺承诺”等制度,进一步合并精简申报材料,申请单位和企业只需提交1套用林用地申请材料13个附件,较改革前减少9项附件。整套材料内部流转,项目报批整体可用,平均可节省申请时间约5个工作日。同时,积极实施“容缺承诺”模式,对非要件材料在办理中可以容缺先办、承诺提交,给予用地单位和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G4222和襄高速先行用地从受理到批复仅用时30天即完成。省林业局先行用林和自然资源部先行用地审批,确保了项目及早开工建设。

精炼审批流程,“一套流程”并联审查。破解过去审批流程“周期长、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将用林用地多个公示合并为一个,统一进行公示,推动用林用地信息集成融合,让群众查阅更加方便快捷,解决了多次公示、重复公示、耗时长等问题,公示时间压缩了15%。全市项目用林用地审批精简环节4项、简化材料7项,审批效率提升约45%。重点项目博望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用地总面积181亩,其中林地面积86亩。报件从用林上报到获得用地批复前后共用时20个工作日,较推行融合保障前节省了9个工作日。

实现数据共享,“一次外业”现场勘查。破解过去外业核查“同质化、次数多、互通少”的问题。合并开展外业核查,对同时申请用林和用地的项目,市林业局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征管等部门只开展一次外业核查,同时现场勘察查验用林用地现场情况、核实上报数据,形成外业核查报告。后期将具体数据推送各单位,解决了多部门多次现场查验、各自为战、数据不共享、耗时耗力等问题,可节省时间3个工作日。姑溪河当涂闸枢纽工程项目涉及用地841亩、用林214亩,一次性通过用林用地现场外业核查,数据成果及时推送到相关单位,迅速通过各部门审查,项目从上报到获批仅用时17个工作日,为用林用地改革以来最快审批速度。

统一会商调度,“一个窗口”出具批文。破解过去会商调度“会议多、前置多、协调难”的问题。用林用地报件由原来的多个部门各自独立会议审查,改变为多个部门一次会议审查,通过后即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次性下发批文,审批节约7个工作日。同时建立了周六要素会商机制,全面宣传用林用地融合保障的方式和流程,通过“企业面谈请进来、上门问需走出去”,会同发改、交运、住建、水利等部门联合推动解决办理过程中的难点。2023年以来召开会商会55次,解决了一批重点项目500余个用林用地难题。开展现场会商22次,对210个问题予以上门会商研究。


(来源:安徽省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