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花序桉实现良种良技规模化生产

2025年01月08日 09:57中国绿色时报王意迦

半个世纪以来,四川省持续加强大花序桉良种繁育、耐寒无性系和多倍体育种研究,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在国内率先实现大花序桉无性系组织培养规模化繁育 。2024年,大花序桉组培苗突破50万株,并实现全年组培化生产。

大花序桉原产于澳洲,1982年 ,四川省林科院将其引种至四川,经过40余年的选育和3个世代的育种,培育出多个优良种源、家系和无性系。“目前,我们建立了大花序桉第三代种质资源库,基本涵盖其原始分布区所有生态类型。”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郭洪英介绍 。2022年,“川林珍1号”“川林珍7523”等5个良种通过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其中“川林珍7523”生长量最高、组培快繁技术最为成熟。

“大花序桉作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是森林‘钱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林科院科技处负责人冯秋红说。大花序桉生长快速、材质优良,入选《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19年修订版)和《四川省储备林树种目录》。

为了让大花序桉造福于民,四川省林科院三代科技人员接续奋斗,建立了三代试验林,从回答“能不能种”问题,到破解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再到实现育种规模化。如今,第1代大花序桉引种试验林已扎根四川42年,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和优良的大径材生长能力,具备在四川盆地及盆周低山区栽植推广的潜力。

同时,四川省林科院桉树团队还在省内外建立了5个区域试验点,把大花序桉良种推广到广西、福建、云南等省份,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大花序桉种苗繁育、高效栽培、轻简管护的全流程全要素技术体系,为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的大径材培育、马尾松等低效林改造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提供了大花序桉造林全站式解决方案。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大花序桉试验林长势喜人,与一旁矮小枯黄的马尾松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土地贫瘠,曾栽植大量马尾松,30年生的马尾松平均胸径仅14.5厘米。2012年,这里进行低效林改造,种植的大花序桉10年即可间伐利用,15—20年即可进入主伐期。如今,首批栽植的大花序桉平均胸径24厘米、最大胸径30厘米,年均亩产值近3000元。

“ 四川大花序桉主要分布在川中 、川南片区,现已发展5000多亩。”谈到下一个五年计划,四川省林科院副研究员黄振表示,“我们将加强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品种抗逆性、功能性,打造四川林业研究的‘模式植物’。”

当前,四川省林科院桉树团队正积极利用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资源,以大花序桉为研究重点,从菌根、倍性、抗性生理等维度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大花序桉耐寒、耐旱新品种培育和多倍体种质创制等研究,以科技赋能推动四川大花序桉良种从规模化生产到高质量发展飞跃。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