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8万平方千米

2025年04月25日 10:33经济参考网罗诗岚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珠海市举行了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近年来,广东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亮眼成效,打造出了一批典型示范。梅州、韶关积极推进两个国家级山水工程,红砂岭、大宝山生态修复成效卓著,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

当天,现场举行了“珍爱地球·观南粤”——“厦门经验”广东实践交流研讨,邀请珠海、江门、湛江、韶关、梅州五个地级市代表对话生态领域权威专家,以厦门筼筜湖治理范本为引,通过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深入研讨“厦门经验”对广东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

目前,全国在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鲜有先例,珠海市已经开展了先行探索。现场,珠海市重点分享了在无居民海岛——三角岛开展整岛生态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珠海市从海域海岛、海岸线、海湾、湿地和历史遗留矿山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生态修复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了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东澳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三角岛获得全国首届“和美海岛”称号。

图片说明:通过开展湖泊整治、岸线整治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治理,三角岛整岛植被覆盖率由不到1/3提高到2/3以上,实现了从荒岛到绿洲的华丽转变。

现场还发布了广东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片《南粤实践 绿色答卷》,生动讲述了广东以“厦门实践”为蓝本,将系统治理的智慧深植山河肌理的实干之路。

目前,广东全省已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其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8万平方千米,绘就了“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陆海联动、通山达海的生态保护修复蓝图。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深入实施,南粤大地山河焕新,处处呈现生机盎然的新景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扩面提质,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构建初见成效。据统计,全省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超160个,修复矿区10.5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37个,营造修复红树林8.4万亩,修复大陆海岸线超200公里,坚决守住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6.4%的生态底线。


(来源:经济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