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以绿起笔绘生态图景

2025年01月09日 10:36中国绿色时报甘婵婵

202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持续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全面实施“绿美马鞍山”行动,以开展绿美长江生态廊道、绿美森林、绿美城市、绿美村庄等“11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一处绿变处处绿”“处处绿变全市美”。

植树造林 让生态更优

植树节期间,马鞍山市级林长与志愿者一同在阳湖公园挥锹铲土、培土夯苗,怀着希望栽下一株株梅树、桃树、紫荆……这里将打造成为融滨水休闲、健康运动、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山水景观生态公园。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已成常态,2024年建立了林长林、青年林、巾帼林、党员林、无偿献血者林等主题林。全市完成人工造林6813亩、退化林修复32279亩、森林抚育52597亩、封山育林42032亩。

“要高质量建设马鞍山山体公园,让群众有得有感。”这是市双总林长2024年在马鞍山山体公园巡林时提出的要求。

马鞍山市推深做实林长巡林履职“一看、二问、三巡、四查、五访、六回头”六步法,四级林长持续开展巡林。

走进浮沙圩湿地公园,仿佛置身花的海洋,连片池杉林、紫薇林,还有35亩绿色草坪,一个个景点“串珠成链”,为长江西岸增添了缤纷色彩。

79公里的长江岸线上,不论是东岸的薛家洼生态园、杨树林、采石矶景区,还是西岸的浮沙圩、零点公园,都像一个个碧绿的翡翠,镶嵌在一江两岸。

马鞍山市争取到林业单体最大、投资2.52亿元的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编制《长江生态廊道(马鞍山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规划》,开展长江岸线“绿化、彩化、美化”专项行动,创新实施长江“建新绿”工程和“四退四还一带”工程,按照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标准,打造“一江、两翼、九廊、多片”生态格局。

景观升级 让城乡更美

“这里可不是一般的公园,你看屏风上李白的诗句,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市民闫大姐对家门口的太白游园高度赞扬。

“小口袋”承载着民生“大幸福”。如今在马鞍山,这些散落在城市各处的边角地,经改造升级后“华丽变身”,成为小巧多样、环境友好、受群众喜爱的口袋公园,让市民转角就能遇见的“诗和远方”。

马鞍山市持续优化城市绿化空间布局,采取规划留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持续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建设,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2024年已建成“口袋公园”63座,新建绿道12.1公里,满足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美好生活愿景。

马鞍山市结合和美乡村、森林村庄建设,开展“百村栽万树、林果进庭院”活动,精心打造了当涂桃花节、含山赏花采茶节、和县梨花节等特色鲜明的农林文旅体融合品牌。2024年新建和美乡村省级中心村26个,入围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12个,建成599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

典型示范 让百姓更富

走进花山区濮塘桃李度假村,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这里是我与家人周末度假的胜地,可以吃到有机农家菜,在农场采摘果蔬,还能露营。”市民周女士一到节假日便与家人过来游玩。

这处基地与含山县褒禅山同时上榜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是集康养休闲区、康养运动区、科普研学区、文化体验区于一体的自然综合体。

马鞍山市围绕现有的森林资源,一体推进“生态旅游+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深入挖掘采石矶、太湖山、李白文化园等景区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对景区周边的裸露山体、荒山荒坡进行绿化美化,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生态质量。

2024年全市林业总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10.35%。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5.52亿元,同比增长98.7%。

在含山县环峰镇梅山村的一处小山坡上,林间的野生菊花幼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活泼而有朝气。

“这里是含山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基地,去年流转了环峰镇梅山村集体林权1500亩。”国储林项目实施主体负责人说,“我们尝试开发100亩林下野生菊花种植基地,可以防止林间杂草生长,还可以采摘销售,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资源变资产,青山变金山。2024年以来,马鞍山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含山县、当涂县、博望区挖掘林改可复制经验,推广“储备林+村集体+企业+农户”“生态+康养+文化”等多元运作模式;开展“国有林场提升年”行动,鼓励林场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