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高用苗标准大行其道之时,现在提这个是不是背道而驰?
想当初丛生苗呼声高涨之时,我提出的担忧被认为不识趣;5年前行业各种展会、论坛、小活动一大堆被我说是没有实质意义,结果被人鄙视;园林工程企业江河日下的时候,我说口袋公园给了他们渡过难关最后的机会;当外来彩叶树种风靡之时我却说乡土树才是未来;当精品造型苗霸占各种传播平台的时候,我指出常规苗、原冠苗才是应用主流。
唱反调、泼冷水、炒作“杀手”?事实证明,在之后几年时间里,我原来提到的东西慢慢都被大家所重视。今年开始提的这种行道树,你们也可以认为我脑子又病了,用期待的眼光看就好。
次标准苗其实早有接触,只是一直没想过它具体存在的意义,真正受到启发来自2020年去滕头园林宁波总部访问,有关“流转型苗圃”的话题中注意到了这种苗木类型。
次标准苗相对于标准苗也可以叫做半成品苗,是即将达到市场上用苗标准的苗木类型,它常常作为设计施工企业的应用储备苗木,是从种植到应用实现跳板,也可以是其他苗圃拿来再培育、生产大规格产品的来源,好处是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采购成本。
这种类型的苗木一直被大家忽视,甚至对这样的称谓都感到陌生,主要原因是这种苗木主要在苗圃→再培育的苗圃、苗圃→应用单位的苗圃之间流通,它们自成闭环,没有真正在应用市场上流通。
既然现在提了出来,肯定就是为了应用,这样的苗木能不能直接应用?用的话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偷工减料”?
需要说明一点:次标准苗不是歪瓜裂枣,就像是青年人和成年人的关系,它们都是标准的正常人,只是年限和大小未到而已。比如现在很多的行道树标准从胸径12cm开始应用,其实很多苗木从6cm开始,冠幅、分枝这些就已初具雏形,之后再不断的老化稳定下来,所以到了8-10cm的时候,距离“成年”仅一步之遥。
现在标准苗多的用不完,用次标准苗有这个必要吗?有么有必要大家可以多问问集团采购员,谁不是精打细算?一棵树少一块钱就能节省下一笔不小的数目。更直接的是造价信息相关人员的意见:这个好点的苗可以用,那个差点的苗也能用,监理都通过了,大家都去用那个差点的苗,你说报哪种价格才更准确?
都能用的情况下,毫无疑问会用价格低的,除非你的标准苗也卖次标准苗的价格,要不然次标准苗也不会在苗圃之间流通了。
其次就是“偷工减料”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次标准苗不是歪瓜裂枣,次标准苗可以在1-2年的时间内完全能到达标准苗的效果,以前在房产项目和市政项目中对“标准”非常重视,因为景观产生的附加价值很高,项目周期限制严格,分量越重标准越高。
到了乡村振兴项目中就未必了,不论是绿化覆盖还是景观提升,都不是急需品,立即出成效和后续出成效的结果并没有差别,结果一致就不能说是偷工减料,但实实在在省下了一笔建设费用,这方面的投资是有弹性的。
所以我说乡村振兴市场对苗木的主流应用不会继承由市政绿化和房产绿化发展起来的苗木发展水平,以前的标准在乡村建设上可能并不适用。
还有,乡村不会有密集的城市群,不会有稳定居住的大量人群,绿化美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密集度都有差别。
总之,乡村振兴市场才刚刚开始,苗木怎么去适合这样的场景还要不断的摸索。
(不是我不建议大家使用好东西,恰恰相反,我在建议大家正确适用好东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