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光专栏

吴世光,杭州园暢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副秘书长,浙江省花协副秘书长,浙江省植物学会园林植物分会副会长。

苗木产业只有转型升级,方能突出重围,化茧成蝶

来源:园畅咨询   作者:吴世光   日期:2017/5/26 8:39:12

受全球经济动荡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近年园林苗木产业寒风凌冽,经营艰难。过去的一年,苗木人尽管千般辛苦,万般煎熬,几乎天天都是5+2、“白加黑”的玩命干,一心只是想把苗圃干好,多挣点钱。但在市场萎缩、需求剧降、产能过剩、价格猛跌以及土地人工成本高高涨的多重挤压下,营收不足以支撑运营开支,维持苗圃生产经营非常艰难,以致砍苗抛荒的旧境重现,全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迷茫。转型还是转行?种苗还是种庄稼?深深困扰着大家!

苗木产业快速发展了几十年,历经潮起潮落、高峰低谷。有过生意红火,靠“绿色银行”发财致富的黄金年代;也陷入过砍苗跑路,“龙柏烧狗肉”的落泊窘境。还有在简单粗暴、野蛮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弊端:“跟风”与同质化如影随形,无视供求关系的盲目扩张,严重失衡的产业结构,碎片化的产销信息,落后的生产技术与粗放的经营方式,标准化、商品化程度低下的产品状况,以及“买难卖难”的痼疾。种苗-砍苗的轮回也造成了土地、资金、物料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时间和机会成本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如今,苗木从“产品短缺”进入到“产能过剩”的时代,种什么都能卖,卖什么都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依赖野生大树资源和政策机运获取暴利的时代也基本终结。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苗木市场格局、供求关系、消费结构及用户偏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产品结构和产销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变化和消费需求,“三去一降一补”俨然成为苗木产业的严峻问题,粗放经营不可持续,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在品质+品牌+品味+品格+服务的新消费时代,苗木产业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改革上取得突破,在产品升级和降低成本上下工夫,改变产品数量上“供过于求”,质量功用上“供不应求”的状况,淘汰落后产能,增加有效供给。摒弃以廉价低端产品为主的产销模式,实现由常规低端产品向特色中高端产品升级。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和营销模式,实现生产与消费同步升级,满足市场和用户多样性、个性化与功能化需求。同时、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实行一二三产融合,扩展苗木功能价值外延,通过苗旅结合、林苗一体、家庭园艺、苗木出口、苗木博览园及花木文化体验等业态及产品线延伸,创造新市场、新渠道和新需求,为苗木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我们知道,苗木产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将传统的苗木产业放到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来审视,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品质革命”等技术创新的大潮中和金融资本引领的新商业生态面前,还真有点“赶不上趟”。曾经“笑傲江湖”数十载的园林苗木产业步履蹒跚、尽显疲态,到了转型升级的紧要关口,苗木企业及其从业者在新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中,面临着“出彩”或“出局”的生死考验。行业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并且步子会越来越快。因此,如何应对经济下行的困难和挑战,准确判断和把握产业发展的前景趋势,用“创造性破坏”构建产业良性发展的新格局,从而突出重围,化茧成蝶,是全行业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换句话说,行业版图需要重新想象和定制。苗木产业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大格局定位,前瞻性布局和创新性经营,用勇气和智慧突破旧有的产销模式,构建全新的苗木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可持续健康发展。

推荐阅读: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苗木产业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发展

【众说】设计系列2:从园林行业发展趋势看苗木生产

园林苗木降产能、去库存的N个理由

关于我国花木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热门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