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云南省森林自然中心在昆明举办全省野生动植物收容救护培训班。培训以贯彻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提升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收容救护工作规范化水平为总体目标,以野生动植物收容救护各流程、环节为主线,聚焦基层实际需求,对全省16个州(市)林草部门及相关救护机构的近70名业务骨干进行系统性、专业化培训。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聚焦林业治理现代化目标,以林长制改革为总牵引,紧扣扩绿、兴绿、护绿三大核心,创新构建多元参与、智慧赋能、生态富民治理体系,将零散林业资源转化为系统生态优势,整合分散治理力量形成协同攻坚合力,成功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新路径,打造出可复制推广的林业治理“鄞州样本”。
10月23日,由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等单位完成的“中条山林区森林经营固碳能力研究与效益评价”成果通过专家评估。
“世界茯苓看中国,中国茯苓看靖州”,响亮的口号背后,是实打实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年销售茯苓菌种4600万包,占全国80%以上;鲜、干茯苓年交易量分别达10万吨、6.2万吨,占全国7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2/3;靖州茯苓系列产品远销1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1—6月,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林下经济实现产值68.67亿元,同比增长34.3%。
“十四五”以来,安徽省淮南市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高质量实施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施整市推进农田林网示范项目,成功申报安徽省淮河中游—江淮分水岭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48亿元,其中淮南市总投资2.8亿元,计划实施营造林建设总规模12.32万亩。
近日,湖北省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聘用宜都市首批12名“民间林长”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共同守护宜都的绿水青山。
央视网消息 在龙岩市新罗区万安镇的千亩山林间,紫褐色的灵芝如伞盖般舒展,成为绿水青山间的新景致。近日,记者在万安镇环坑村的山林里看到,这片90亩的阔叶林里藏着“致富密码”——浓荫下的灵芝撑起朵朵“金伞”,一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变革正悄然发生。这也是万安镇党委以党建为笔、生态为纸,写下的经济与环境共生、集体与群众增收的乡村振兴答卷。
近日,云南大理剑川剑湖国家重要湿地迎来首批越冬候鸟。绿翅鸭、斑嘴鸭、白鹭等上千只水鸟集群而至,或浅滩觅食、或湖面嬉戏,为湿地注入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