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柏斌 李晓辉报道 最高人民法院从全国法院2024年审结案件中,评选出第五批人民法院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15件。其中由河北好望角律师事务所于仁春律师植物新品种维权团队办理的‘天山祥云’蔷薇属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以判赔300万元,成为目前国内花卉新品种最高判罚。
为压实青海省各级党委政府林草资源保护主体责任,推动林(草)长制改革向纵深发力,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3月25日,青海省林长办公室发布2025年全省林(草)长制要点,推深做实林长制。
如果要选择一种颜色代表一个省份,在福建,绿色一定最具竞争力。
3月22日,百余名粤港澳青年齐聚横琴国家湿地公园(二井湾),共同参加“绿美广东青年先行——我为横琴种棵树”植树活动。
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处于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加强森林抚育经营,是提高森林质量、建立健康稳定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根本举措,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态新需求的战略选择。
3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林业部门联合在北京举办“2025花开京津冀”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三地百姓踏青赏花,感受春天的生态之美,同时准备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赏花消费新场景,推动绿色产业繁荣发展。
近日,四川省林草局下发通知,就宣传贯彻《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安排。全省各地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推进古树名木保护。
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近日在四川成都召开。新疆展区人头攒动,各参展商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详细介绍展品。
3月20日—26日是广东省第四十四届“鸟节”和“爱鸟周”。日前,广东省林业局印发《春季护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明确自3月10日起在全省开展春季护鸟专项行动,4月30日结束。
2025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开展“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年”专项行动,将抓成活、保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生命线,确保“三北”工程建设质量。
2025年青海省计划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48万亩,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完成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积850万亩以上,草原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10%以下。
四川雅安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69.42%、居全省第一,像一座矗立在时间长河中的“绿色基因库”。在这里,1.69万余株古树名木扎根沃土,其中千年以上的“活化石”达61株,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活档案”,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者。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以“多方得益、多式联营、多重服务”为重点的“三多”改革试点,有力推动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连日来,伴着渐浓的春意,一场持续开展的植树节暨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为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增添了一抹抹新绿。
近日,陕西省铜川市发布今年第2号总林长令,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安全。
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实现林业总产值达269亿元,其中林下经济45.7亿元,占17.5%,林农人均林业收入提高到2450元。
央广网兰州3月26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寇刚 实习生屈莹)记者于3月25日召开的甘肃省“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武威专场上获悉,今年,武威市民勤县将依托“三北”六期项目,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3.35万亩、工程固沙12.6万亩、退化林修复9.6万亩以上。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2024年,芒康县木许乡“康巴蜜桔”再获丰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月25日,记者从固原市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该局近日联合固原市人民检察院、中级人民法院、公安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印发《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标志着全区首个市级“司法+林业碳汇”补偿机制正式在固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