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里口山“四库联动”解锁生态共富密码

2025年07月25日 10:33中国绿色时报赵坤

昔日荒山换新颜,绿水青山变金山。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在持续加大风景区生态保护建设的基础上,以“四库联动”为核心,构建“生态修复、价值转化、利益共享”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探索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路径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新路径,打造全国山地型城市公园生态治理典范。

里口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威海市中心城区,与刘公岛隔海相望,是融国家森林公园、城市山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有威海市“城市绿肺”之称。

生态修复构筑森林“水库”。里口山风景名胜区乔木植被以黑松、刺槐为主,近几年,环翠区针对退化林分涵养水源功能弱的问题,实施退化林改造工程。创新采取针叶与阔叶混交、落叶与常绿搭配的方式进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以“插花”方式在黑松、刺槐林中间点缀栽植玉兰、樱、蔷薇等观赏性树种20多种,提升林相1.2万亩。采用飘台绿化、挂网喷播等技术修复32处矿山,配套建设蓄水设施40处,打造湿地公园12万平方米,整合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资源,并通过铺设土工膜等方式减少水流失,年蓄水量提升到5.5万立方米,进一步提高了水安全保障水平。围绕整治后的水系,规划建设了7处亲水公园,实现了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同步提升。

拓展产业链条充实森林“钱库”。创新林业资源价值转化路径,对景区内保留的王家疃等4村、1026户村民民宿提升村容村貌,发展生态旅游业。利用修复后林地建设亲水公园,打造四季花海景观带,串联民宿、采摘园等百余个项目,带动产业链聚集发展。流转集体林地2000亩,制定了景区农家乐、民宿准入标准,在保持村庄原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创新“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村集体组建合作社,将耕地、厂房流转出来,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盘活闲置民房50户。引进清怡茶园等40多个文旅项目,发展规模化生态采摘园160多个,户均增收2.6万元。目前,里口山区域已发展农家乐30余家,年收入达3000多万元。

推行“大食物观”构建森林“粮库”。立足里口山生态资源优势,构建立体化药食供给体系,推动“粮库”从单一粮食生产向多元化药食同源产品供给升级。联合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成立药食同源研发中心,搭建了药食同源中药新产品研发、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6个平台,形成了规模化的道地药材林下种植基地。重点扶持齐鲁本草药谷项目,由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提供技术,引入企业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及养护。同时,推进齐鲁本草药谷数字园区建设,推动中药材种植实现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发展。围绕“一库一圃一园五基地”整体规划, 推广“林药”“林粮”“林菌”间作模式,采集并驯化培育野生中药资源860余种,规模化种植丹参、黄芩等山东省道地中药材30余种。

如今的里口山,已是国家4A级景区,成为威海千里海岸自驾游的热门打卡地,以及国家级山地自行车赛、垂钓比赛的重要赛区。这片绿水青山正生动演绎着向金山银山的华丽蝶变。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