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流转的山场很快就有证了。”安徽省霍山县金马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舒瞻说,“有了证,我就可以融资贷款发展油茶。”
舒瞻说的“证”,是林权类不动产权证。这是六安市在霍山县但家庙镇开展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举措之一。
六安市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麓,是革命老区,也是安徽省5个林业大市之一。全市林地面积近1000万亩,境内有华东地区唯一一片原始林。近年来,六安市先行试点、稳妥推进,培育多业态,打造新增长点,持续深化巩固林改成果,老区发展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优化软环境
六安市陆续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建立林业综合行政执法、产权交易服务、投融资三大体系,采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林业社会服务、林业发展监督保障3项措施,推进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截至目前,全市共勘界确权集体林地面积778.42万亩,发放林权证32.52万本,初步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为释放林地权能、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夯实了基础。
试点稳妥推进
为解决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登记中四至界格描述模糊、缺少坐标定位和矢量图信息不完善等问题,六安市于2021年选择在但家庙镇开展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试点。
但家庙是林业大镇,全镇林地面积6.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62%。2017年,但家庙镇曾作为首批市级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此次又承担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试点。
为确保试点顺利开展,六安市林业主管部门安排200万元资金,制定了《但家庙镇集体林权调查登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地籍调查、分户落界、形成林权宗地矢量图数据、登记颁证步骤有序推进。
两年来,试点取得预期效果,先后调整修改宗地界格5500余处,解决界格争议120余起,做到定标定点、矢量图和文字描述三合一。目前,全镇已完成宗地界格矢量化上图2.45万亩,发放林权不动产登记证31本。
在试点先行示范下,六安市另一个林业大县金寨县投入200余万元,在长岭乡、沙河乡开展林权不动产登记补充权籍调查试点,补充完善34.62万亩林地林权空间数据,整合林权登记数据,建立完整的林权登记数据库,为试点区域集体林地换发不动产权证提供便利。
培育多业态
六安市立足资源禀赋,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统筹发展油茶、竹等林业传统产业和林下经济等林业新兴产业,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高质量发展,以林业产业发展激发林农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动性。
全市共培育林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各类林业经营主体1100余家,其中龙头企业173家。建设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2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2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个。建设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1个、省级木本油料产业示范园2个,在全省首创油茶“树果同保”林业特色保险。同时打造“六安茶油”公用品牌,强力推进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全市发展油茶林97万亩,居全省首位。开展“竹产业节节高”行动,招引金竹等竹产业精深加工企业,探索推广“以竹代塑”,推动竹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六安茶谷、江淮果岭、西山药库等生态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霍山石斛、灵芝、黄精等林下种养,利用陡沙河温泉等森林康养资源强力发展森林景观利用,林下经济产业已成为皖西革命老区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初步统计,2023年前三个季度,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57.27亿元,同比增长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