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扶平村,千株德保苏铁首次在一处半山腰的石山生境中进行野外移植回归,为国内首创。
移植苗木由广西南宁植物园(青秀山)自主繁育。移植前,园区已完成了植物多样性基因检测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保证回归的科学性。
德保苏铁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属于极小种群植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保护名录列为极危保护等级。1997年,该物种由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研究员钟业聪在德保扶平村首次发现,故命名为德保苏铁。
德保苏铁保留了更多原始苏铁的物种特征,其原生环境是喀斯特地区,属于石山生境,对研究气候变化、物种演化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德保苏铁被发现后,仅半年时间,因盗采盗挖,其数量就从2000多株骤减到800余株,保护形势非常严峻。多年来,德保县重视德保苏铁的保护和扩繁,采取了成立管护站、建设繁育实验基地等措施加以保护。
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自1999年开始对德保苏铁进行迁地保育,现已掌握成熟的全流程栽培保育技术。目前,园区内有德保苏铁9700多株,为开展野外移植回归打下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扩大其种群数量,保证物种安全,南宁植物园(青秀山)决定让一部分德保苏铁回归野生环境,以促进当地苏铁种群扩大。
“在加强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的同时,进行迁地保育与扩繁,再野外回归,是实现对其有效保护的重要方式。”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德祥介绍,在该项目实施之前,国内也开展过德保苏铁相关回归工作。
与以往不同,本次野外移植创下4个“国内首次”:首次在石山生境回归;首次进行苏铁的雌雄鉴定搭配种植,雌雄比例1∶1,这也是国内苏铁回归的首创;首次进行多个年龄梯度搭配,苗龄为2—11年不等;首次实现村民主动提供土地进行苏铁回归。
本次德保苏铁回归项目是政府主导、专业机构组织和村民积极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生动案例,为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与野外回归提供了重要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