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不看岳”。
徽州总让人念念不忘,虽去过多次,还看不够。与朋友相约再登黄山,并提议先去黄山芙蓉谷,大家赞同。
提前在网上预约门票,一大早拼车前往。车窗外,满目葱茏,绿树、翠竹、茶园,似闻清香阵阵,养眼怡人;山间云雾、粉墙黛瓦、农人犁田,忽听吆喝声声,诗情画意。一路好景,更浓了兴致。
到了黄山北麓的芙蓉谷,谷因其水来自黄山芙蓉峰而得名。远远地见到一道瀑布直挂岩壁,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亮、在山风里飘起迷蒙的雾、在冲击中发出空灵的响。一旁叠起的巨石上写有“黄山芙蓉谷”几个大字,被周边的绿树衬得尤为鲜艳夺目。
拾级而上,群山环绕,“黄碧潭”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静卧其间。水清纯洁净,无一丝杂质,看上去有丝绸般质感。水波不兴,水平似镜,将漫山的竹、浓荫的树,连同蓝蓝的天统统揽入怀中,相互洇染着、映衬着,呈现出深深浅浅、浓浓淡淡、明明暗暗的绿。
一竿竿翠竹以水为镜,微微前倾,自我欣赏修长的身姿。新竹俏皮地探出枝叶,催得老叶纷纷落下。几片叶飘落水中,抑或游人投食,引得一群锦鲤争抢,红的、黄的、白的、黑的、花的,搅作一团。
溯流而上,涧水淙淙,或缓缓流淌,汇聚成潭,一样碧透;或喷涌而出,成大小瀑布,有形有声。石块千姿百态,一律被流水打磨得光滑圆润。有的石块歪斜在一边,有的石块半露出水面,似禽如兽,栩栩如生。眼前两块巨石,一块像海象,一块像海狮,恰似一对幽会的情侣,在静谧的山谷中翘起嘴巴欲亲吻。
不远处的两棵千年古松并排而立,早已结成连理。苔藓布满树干,掩不住沧桑的模样。虽入夏,但满眼的绿,仍让人感觉舒适怡然。
沿着峡谷边栈道向山肚走去,曲径通幽。“藏春桥”飞架两岸,立于峭壁之上,险峻不失优美。站在桥上,放眼望去,谷底潭水艳美,怪石林立,波光丽影,如朵朵盛开的芙蓉;两侧群峰巍峨,森林茂密,云烟缭绕,似有仙女下凡。绝壁之上,果然有芙蓉仙子塑像,浑身洁白,衣袂飘飘,脚踏祥云,翩翩而至。
山门两边悬挂着牛头,“野人部落”掩映在松林中。鼓点密密,喝彩阵阵,民俗表演正在进行,神秘的峡谷平添了别样的风情。
可以乘坐溜索下山,我们还是喜欢步行。竹林间的步道曲折有致,又见老竹新竹的绿,身体被绿包裹着,听风过竹林的沙沙声,吸着鲜爽的空气,闲适自在。
回到黄碧潭边,初见的感觉十分美好,再次相见依然如初,正如我心声:大美黄山,无处不风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