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持续加大中华穿山甲保护力度

2023年10月12日 09:16中国绿色时报张萌

今年3月,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金盆山林场坪石分场护林员赖文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马路中间有一只动物一动不动。因光线较暗且正在下雨,为保安全,赖文付将其放进编织袋,带回林场等待县林业部门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鉴定。

  经过鉴定,该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雄性,无外伤,符合野外放生条件。为了给穿山甲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地,林业部门工作人员驱车近50公里,将其送至此前放生过穿山甲的区域进行野外放生。

  “这是信丰近两年来在不同区域第三次发现中华穿山甲,充分说明信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信丰县林业局局长李泽荣说。在此基础上,信丰还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意识,有针对性地持续加大对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力度。

  无独有偶。今年6月,赣州市于都县靖石乡村民在回家途中发现一只野生动物蜷缩在路边,因担心其受伤,请民警前往救助。经于都县林业局工作人员确认,这是一只成年雌性中华穿山甲,生命体征良好,在救助点附近选择适宜地点将其放生。

  据了解,仅今年6月,于都县已连续3次出现村民救助中华穿山甲并放归野外的情形。

  近年来,随着江西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强,全省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群众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野外救护中华穿山甲的情况频频出现。

  2021年5月20日,家住抚州市南城县万坊镇鄱阳村村民报警称,在家中菜地发现一只疑似穿山甲的动物。接报后,南城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民警立即赶赴现场,确定为中华穿山甲,符合放生标准,随后警民联手将其带到指定地点予以放生。这是南城县近十几年来首次发现活体穿山甲。

  为进一步掌握中华穿山甲在南城县的种群、数量、空间、生境特征等信息,今年7月,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工作人员来南城县万坊镇开展穿山甲专项资源调查,调查期间共发放宣传单500余份、走访调查问卷180余份。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宣传方式,增强社会公众对穿山甲的认识、爱护和保护意识。

  江西各地保护、救助中华穿山甲的消息近年频现报端。上饶市鄱阳县于2020年首次发现并放生中华穿山甲;九江市修水县村民与县野保站合力救助一只中华穿山甲;抚州市崇仁县于2022年放生一只中华穿山甲,为该县近30年来首次。

  江西地处欧亚大陆湿润的亚热带中部,在动物地理上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是中华穿山甲广泛分布的省份。为更好地保护好中华穿山甲,江西一直在行动。

  自2020年起,江西省林业局正式启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穿山甲专项调查,摸清全省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分布情况。在修水、上栗、鄱阳、宁都、于都、安远、赣县、崇义、石城等10余个救护记录较多的县(区),安装红外相机250余台,共获取中华穿山甲照片800多张、视频200多段。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言阔参与了中华穿山甲的专项调查工作。他表示,中华穿山甲是典型的夜行动物,有特别的栖息地需求,常规的样线调查往往很难观察到实体。红外相机技术的应用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并记录下穿山甲很多有趣的行为。比如,冬季来临前,它们会将枯枝落叶拉入洞穴做好保暖。繁殖季节,穿山甲背着幼崽在林中散步等。

  “红外相机记录到的大量中华穿山甲影像表明,江西省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质量正在不断改善,野外种群数量正在逐步恢复。”李言阔说。

  据统计,2014年至今,江西省共有中华穿山甲救护记录50多次,救护范围涉及7个设区市、27个县(区),其中2021年至2022年的救护记录就达到30次。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