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请问,近年来,兴安盟是如何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保护生态,恢复生态的?是如何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
感谢这位记者,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有2800万亩森林,4500万亩草原,森林覆盖率超过32%,草原植被盖度接近60%。这里有清新富氧的纯净空气,温暖充足的阳光日照,健康富硒的天然泉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守护好这片绿色净土、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多年来,我们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建设生态兴安作为立盟之本、发展之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与发达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我们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符合自身战略定位、体现兴安特色的发展新路子。距离乌兰浩特机场5公里的义勒力特嘎查就是一个缩影,这个嘎查前不久刚刚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义勒力特花乡小镇声名鹊起,村民靠发展旅游鼓起了腰包,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我们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了工业污染源、“散乱污”企业、原煤散烧治理“三项行动”,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三水共治”,开展了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控行动”,实施污染防治项目108项,全盟大气环境优良天数比率稳定保持在97%以上,兴安盟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我们不断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河湖连通等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大兴安岭南麓百万亩人工林绿色长廊建设,打造城市森林公园、森林小镇、森林乡村,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绿色生活指数。我们着力健全生态文明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主体功能区布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用生态红线管控生态空间,完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巩固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制度成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对滥砍盗伐、非法侵占林地、非法开垦草原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管理者明导向、知责任、有约束,保护者不吃亏、有效益、得实惠,破坏者付代价、担成本、受惩戒。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绿色发展引领区为抓手,着重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再造人工林10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以上,实现兴安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作出贡献。谢谢。
推荐阅读:
(来源:兴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