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成果发布会暨“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前沿研究30人论坛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的意义,以及当前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部副主任曹明弟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流量连续快速增长,投资区域不断扩大,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增幅显著。与此同时,投资行业逐渐多元化,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日益加强。2016年以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果引人瞩目,中国在金融界的绿色领导力亦获得国际赞赏和支持。绿色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实践,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目标和镜鉴。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在将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的进程中,绿色金融是重要工具。随着“一带一路”更加高质量发展,绿色金融进入到“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
谈到推动“一带一路”绿色融资时,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提出,目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问题,应对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大量绿色投资。“一带一路”建设中包括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基建项目与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需要防范气候和环境带来的金融风险。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把可持续性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理解他们所投资项目的环境风险,及时披露环境风险,加强使用绿色金融工具和绿色供应链。
在亚洲开发银行绿色与低碳发展顾问莫凌水看来,对“一带一路”投资活动进行绿色评估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绿色属性的相对性,环境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的统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等。莫凌水建议,应建立“一带一路”投资绿色评估机制,开展“一带一路”绿色投资评估的试点、示范工作,建立绿色额外成本分摊、绿色收益分享机制,并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一带一路”绿色投资战略联盟,同时为实施绿色投资评估机制构建技术支撑体系。此外,还应推动绿色评估机制国际合作和互认,尤其是在绿色评估方法、第三方认证、信息披露等方面,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充分沟通。
曹明弟对推进中国对外投资绿色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绿色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国际和区域投融资合作机制,打造绿色发展共同体;强化能力建设,发挥企业环境治理主体作用;引导双多边开发资金参与绿色投融资;搭建绿色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引导民间组织参与共建“绿色丝绸之路”;建立绿色金融监督机制和风险防范体系。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承办。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