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样”城市——常德

2016年09月27日 15:41常德民生报

中国园林网9月27日消息: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这就是我们的诗意常德。

继在全省率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以来,我市按照绿色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围绕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及发展目标,突出“沿江发展、滨湖生活”的空间布局及“一江两岸”、“一体三级”城区发展格局, 朝着山水田园与城市相融、城乡统筹发展、绿地布局合理、绿色福利均衡、生态环境优美、“水城”特色鲜明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坚定迈进。

增花增色,绿得有层次

“有绿的增加花量,有花的增加品种,力争让常德的绿化看起来更有层次感,更有观赏性;增加宿根花卉和木本花卉,确保市民四季有花陪伴。”在市园林局局长徐芳明眼里,这些都叫“季相变化”:“这四季分明、各有千秋的园林绿化没有‘生搬硬套’,而是依附自然风貌、连着生态水系、融入文化元素,并增加了体现常德人文特色、民风民俗、历史传承的雕塑、小品,形成了常德地域特色和园林绿化景观特色。”

5年来,市园林局坚持不懈抓好市城区增花增色工作,用鲜花妆点美化城市。在武陵大道、洞庭大道等主要街道及路口,针对道路绿量较大、花量较少等现状,对绿树枝叶进行修剪,下层地被采用简洁通透的形式,以时令草花与红叶石楠等相结合种植,以季节和花期变换或重要节日、大型活动为节点,每年更换达6次。在武陵阁步行城街等人行地段,放置木质花车,并将阳台、窗台、桥体等立体花化与地栽时令花卉相结合。另外,每个城市公园以一种花为品牌,如滨湖公园的杜鹃花、屈原公园的樱花、白马湖公园的桃花、丁玲公园的月季花,设计精致花境。先后筹办了盆景展、郁金香花展,观赏游客累计达到百万人次,陶冶了市民的生活情操,营造出花满全城的景观效果。

业余摄影爱好者黄德武的照相机见识过常德城区一年四季的美景:春天柳树发芽、香樟换叶,满城新绿;夏天莲花摇曳、玉兰亭亭,空气中溢满花香;秋天银杏金黄、枫叶火红,色彩斑斓、硕果累累……黄德武为自己能够在这样一座城市生活,感到“相当幸福”。

“海绵”渗透,绿得有品位

如今,在市城区穿紫河船码头机埠行走,再也不是过去臭气熏天的场景了,海绵城市理念的渗透,使得改造后的船码头,出水达到四类水质标准。

虽然船码头机埠改造隶属“水改”,但它在“绿化”上,可以说是一次革新。一片芦苇婆娑、一条碧水潺湲、一习清风如韵,船码头机埠改造、白马湖连通、白马湖桥至长胜桥河段景观绿化工程项目成为穿紫河河水变清澈的重要原因——通过调蓄池改造,将实现污水沉淀池与雨水调蓄池的分离机对污水沉淀池的整体覆盖;通过机埠改造和生态滤池建设,将实现暴雨期雨水直排和经过初步沉淀后的调蓄池污水再进行生态过滤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船码头机埠改造工程的“雨污”分流,就是现代城市亟需的生态修复,用原始而环保的方法,将城市还给自然。

[分页]

绿化过程中,但中心城区用地不足、绿量不够、绿色福利不均,怎么办?——见缝插绿。

我市从2013年7月开始对市城区相关桥体、坡面实施立体绿化、墙体绿化、山体绿化。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屋顶造绿,柳叶湖行政中心屋顶绿化工程便是成功的案例之一,屋顶绿化能够将屋面雨水有效收集、利用,减少雨水对管道和地面的冲刷。在帮助减轻城市内涝的同时,也可降低屋顶温度,净化空气,减少热岛效应。

创造优良人居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是城市工作的重心。5年来,一大批园林绿化重点项目先后启动,白马湖文化公园、丁玲公园、高速公路出入城口城市园林绿化重点项目全面完工;常德大道14公里绿化建设工程竣工,成为道路绿化新的标杆;桃花源北路、洞庭大道东延段等一批主次干道绿化配套建设均已完成;柳叶湖环湖大道配套绿化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

“养”“护”融合,绿得有规范

园林绿化生态景观的打造,三分靠种、七分靠养。随着城区绿量不断增多,绿地数量增大,也对市园林部门的日常管理管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年来,政府逐年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于绿化建设。为进一步拓宽城市绿化投资渠道,我市按照投资运行机制市场化、投资结构多元化的要求,采取BT、BOT、TOT等方式,筹集绿化建设资金。如新建白马湖文化公园和丁玲公园时,就采取了项目融资建设的方式。同时,引导单位、企业建设绿化精品,共同参与城市绿化活动,每年带动社会投入绿化建设资金达5000万元,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社会共建意识明显增强。目前我市拥有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145家,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236家,单位庭院绿化、居住小区绿化已成为城市绿化中的亮点。      加强养管考核。园林绿化不仅要“包种、包活”,更要“养好、养优”。推进绿化养管精细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进一步完善一城四区精细化养管考核体制。要全面实行社会化,投资平台工程项目配套绿化建设竣工后,要采取招标方式推行社会化、精细化养护管理,不能自建自养,增添新“包袱”。

近年来,市园林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城市绿化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公园管理办法》等10多个文件。依据这些规范性文件,市园林局依法行政,对市城区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行为进行了制止和查处,确保了绿化法规的严肃性,有效地保护了绿化成果。去年,市园林局被列入全市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工作的试点单位,进一步对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申报资料、办理时限等内容进行了优化、简化,规范、有序开展各项审批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项目、服务群众。

近年来,市园林局积极探索园林绿化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修订了《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城市绿地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等一批规范性制度,建立常态化的一城四区、市属绿地的月度考核机制,通过“确立管护标准、明确管护责任、强化考核监督、严格奖惩兑现”等措施,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人看风景美如画,不知已在画中行,截至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42%、绿化覆盖率达到43.7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35平方米。

“十三五”,“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已成为市委、市政府引领绿色常德建设的新坐标,一副生机勃勃的生态园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一个崭新的人文生态环保样本城市正在美丽绽放。

推荐阅读:

绿化树木过度修剪不可取

广东:桥梁绿化打造城市蜿蜒穿行的风景

广东:桥梁绿化打造城市蜿蜒穿行的风景

广东深圳:立体绿化可抵扣配套绿化面积

(来源:常德民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