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17日消息:从飞机上俯瞰,在如皋市如城街道沿河村一角,一大片土地被笔直的道路切割成一块块规整的苗圃;仔细看,这些深浅大小不一的苗圃里,种植着形态各异的树苗,沟渠、水塘点缀其间,工整、严谨,一幅现代化的田园景象。
这里,是如皋万禾花木生态园,经营者是当地人姚长青、姚彬父子。
60岁的姚长青是生态园的董事长,这个朴素的老人当了一辈子“树农”,从前没有想到,房前屋后的几亩地,能发展成如今600亩的苗木培育基地。33岁的姚彬是生态园总经理,这个学设计的青年从前没有想到,立志“坐办公室”的他最终回到家乡“子承父业”。
姚彬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设计专业毕业后,先去北京,在中国航天院后勤保障部下属的景观设计与施工物业公司工作了3年多,跳槽到南京建筑设计院,又工作了3年。
“一晃毕业七八年了。看到老爷子年纪大了,家里的事儿我不能一点儿不管,另一方面我在外面积累了很多经验,想自己开创一番事业。”于是,闯荡一圈的姚彬,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
“要干就干一票大的,做精品苗木!”2010年,姚彬做的第一件事,是整合家里的资源。“那时家里有几个小的苗木基地,分散在如皋、泰州、苏州,都是几十亩,管理成本高,也不利于统一发展。”他说服父亲,放弃了外地的基地,把那里的苗木全部迁移回来,再增添一部分,在如皋本地开办大型苗木生态园。
地,是最重要的。姚长青吃过这样的亏,“过去由于土地性质改变,像拆迁、征地什么的,苗木基地搬来搬去,总是做不大,也比较分散。”这一次,他们联系了如城街道,一口气拿下600亩流转土地的经营权。
这块地,位于如城街道省级农业示范园区主入口,属于农业园区,土地使用性质属耕地,未来要退耕还田。街道觉得姚氏父子的项目非常优质,于是对土地使用性质“单独立项”,按照国家统一规定,一下子签约到2027年。
接下来动手造园。按照规划,生态园分为新优品种推广基地、造型植物培育基地、乡土树种繁殖基地和特色古树展示区。“我们整个‘生态园’的建设是实打实的,纯粹是苗木基地,没有其他附属产业。其实有很多苗圃规模也蛮大,但里面没多少东西。”做过很多工程的姚彬思路很清晰,“繁殖基地里,一个品种一块地,或者套种。而特色果树展示区是公园式布局,做得跟景区一样,就像一个苗木超市,未来可以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和科普教育。”
“我和我爸侧重不同。我爸从事大树移栽30年,栽培方面经验比较丰富,我是学设计、做施工的,比较善于规划。”整个生态园的筹建、规划、布局都是姚彬操办,所有的道路敷设、排水系统、基础设施、房屋搭建、土方整理,他都亲力亲为,父亲则负责购买、迁移、培植树种。父子俩完美互补,几乎是事半功倍。2011年,总投资8500万元的万禾花木生态园建起来了,员工有七八十号。
然而,开园仅仅一年就赶上了行业“冰期”。
“我们父子俩在这一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办苗圃基地,经验、技术、资金方面问题都不大,唯一的问题是敌不过时运。”姚彬无奈地说,从2012年开始,整个苗木种植行业开始走下坡路,眼睁睁看着彼时高价拿的苗木,行情一路下滑。
生态园新优品种推广基地里有一个彩叶树种叫“深红鸡爪槭”。彩叶树能够在秋天变色,是目前城市绿化、公园造景必不可少的树种,而鸡爪槭是其中比较名贵的一种,姚氏父子投资四五百万,种植了100多亩。
“树苗应该越长越值钱。”姚彬说,悲剧的是,鸡爪槭刚刚栽培好,行情就开始连续几年下滑,目前价格跌得只剩下以前的三分之一。“树在长,价格反而在跌。把土地、人工、管理的费用去掉,综合评估,这个树只能保本,相当于那3年‘白长了’。”
怎么办?变则通。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名贵树种“羽毛枫”很受欢迎,但一棵要几十万。敏锐的姚彬想到,用鸡爪槭嫁接羽毛枫,成型效果类似,但一棵只要几万块,如果不嫁接,一棵只能卖几千块,“嫁接后,培养时间多了几年,但附加值高了。”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姚彬和所有回乡创业者一样,感受着父辈埋头苦干的辛苦,更体验着父辈不曾感受的创业者的艰难。姚彬常常想起父亲的故事:“我父母年轻的时候,用自行车驮着两筐树苗,从如皋一路骑到南京去卖。和那时候比,我现在吃的苦真不算什么。”
如今,生态园一切走上正轨,收支渐渐平衡,虽然还没有收回成本,但“可以预见的未来”让姚氏父子信心满满。除了销售苗木,他们也承接一些工程。由于生态园里全是精品苗,渐渐树立起口碑,在全国各地有了固定的合作单位和客户,像泰州天德湖公园里栽植的精品乔灌木,就是他们提供的。最为关键的“人工成本”也控制了下来。
“越是规模化经营越能节约成本。”姚彬把现在的一切,归功于5年前的明智选择。“传统的苗木种植业抗风险能力很差,由于种植品种单一,最先撑不住的就是散户。大体量、多品种经营,规避风险的能力就会增强。像我们造型植物培育基地里,雀舌、黄杨这些盆景植物现在行情非常好。如果苗木销售实在不行,就多做一些工程,行情过几年总能‘缓’过来。”
虽是“农场主”,姚彬却忙得没时间享受田园生活。学设计的他心中依旧有份情怀:“我到日本考察,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花种树,而且是精耕细作,真正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仿佛是一个隐喻。姚彬小时候,父亲从没要求他学花木园艺,而父亲到了退休年龄,他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衣钵。如今,姚彬的儿子5岁了,姚彬也如父亲当年一样,并没有为小家伙定下人生规划,“我现在只管种树,至于未来我儿子爱不爱乘凉,就看他自己了,”姚彬笑着说。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