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20日消息:近年来,为了改善市容市貌,维护城市干净整洁的环境,我市在许多社区或主要街道两旁安置了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垃圾箱,供居民有选择地投放生活垃圾。但据笔者观察,这些分类垃圾箱根本就没有起到分类的作用,反而成了一种摆设。
笔者对几个繁华路段的垃圾箱进行调查时发现,虽然垃圾箱上写明了可回收、不可回收,但垃圾箱里面的垃圾却混装在一起:可回收垃圾箱里有吃剩的食品、果皮、菜叶和树叶,不可回收垃圾箱里则有废广告纸、塑料袋、饮料瓶等。
笔者认为,居民之所以无视分类垃圾箱而随意丢垃圾,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垃圾该如何分类,一般商品的包装上也没有注明。有关部门要做好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使每个居民都能正确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将垃圾分类处理转化为自觉行为。垃圾回收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制度,垃圾分类的好处不能立竿见影,需要持续努力,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居民的环卫意识,还有居民的公德素养。只有人们自觉养成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建立健全完善的垃圾回收制度,分类垃圾箱才不会成为摆设,垃圾分类处理才能真正实现。
推荐阅读:
(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