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屏障规模显现 区域经济遍地开花

2015年01月07日 09:16新华网

 中国园林网1月7日消息:生态屏障规模显现 区域经济遍地开花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地区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也是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主要标志。近年来,通过持续治理,我市生态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已经成为赤峰大地的主色调。生态建设不仅为我市赢得了荣誉、打造了名片,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还让社会各界认识赤峰、了解赤峰,成为宣传赤峰的重要窗口。

为加快防沙治沙步伐,我市党委、政府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治沙造林大会战,保证了林业建设扎实有效、深入持久地开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防沙治沙步伐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有关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规定,完善了林业生态建设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群众参与治沙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带动了全市防沙治沙事业的健康发展。

多年来,通过大规模防沙治沙,我市林草植被盖度不断增加,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生态屏障初具规模。全市区域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机遇期,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山系和流域为单元,打破乡村界限,打破各项工程界限,对各项目进行整合,实行规模治理、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作,重点治理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建设生态防护体系。从2004年开始,全市实施封育禁牧政策,确保了生态的自然恢复,有效提高了林草植被盖度。目前,全市禁牧、休牧面积已达9000多万亩,治理区草原植被达到80%以上。农田、草牧场沙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历史性转变。

我市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把生态建设与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农牧民脱贫致富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促进了具有地区特色的草产业、中药材、花卉种植业、林果业以及特种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2010年,我市在全面总结宁城县、翁牛特旗、林西县七合堂村、松山区三家村等地发展林果经济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五年时间发展100万亩高效经济林的发展目标,市、旗县区两级每亩给予800元的补助,全部采取膜下滴灌、小管出流等高效节水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提高了林果产量和质量。据初步测算,百万亩经济林进入盛果期后,年均可新增产值34.5亿元,盛产期累计可新增产值689亿元,可使全市农牧民平均每年增收1053元。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高效节水经济林建设任务62.19万亩。

现代林业强劲发展 三大效益齐头并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站在新起点,在市委、政府的正确决策指导下,我市林业等相关部门未雨绸缪,以超前思维谋划新思路,不断延伸林产业链条,使现代林业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无缝链接”,让多种要素向生态建设这个“洼地”汇集。

我市“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实现了由生态效益为主向生态优先、突出经济效益的转变。截至2013年,宁城县果树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1.3万亩,其中盛果期面积3.8万亩,年产水果6.2万吨,总产值达3.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96元;林西县七合堂村发展以123苹果为主的经济林5400亩,年产123苹果800万公斤,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近8000元;翁牛特旗利用沙区水、光、热条件较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沙产业,截至2013年,全旗共发展沙地林果基地13.7万亩、沙地有机绿色水稻16万亩、沙地马铃薯基地10万亩。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把生态建设与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与农民脱贫致富、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促进了具有地区特色的草产业、中药材、花卉种植业和山杏、野葡萄、沙棘产业以及马鹿、山鸡特种养殖业等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宁城县的桑蚕、喀喇沁旗的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通过沙源项目的实施,全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劣质的农业用地转变为林、牧业用地,畜牧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革,实现了由散撒放养到禁牧舍饲、由数量型畜牧业向效益型畜牧业的转变。阿旗在沙化退化的草原上大力发展人工牧草业,目前已建成优质牧草示范基地37万亩。2013年,全旗牧业产值12亿多元,占总产值的50%。

近年来,我市按照市委、政府有关加强现代设施林业建设的指示精神,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与综合利用、林下种养采集加工业、森林沙漠旅游、林木种苗花卉业四大林业主导产业。全市木材年消耗量达到54.6万立方米,优化整合木材加工企业569家;特色养殖马鹿、野猪、禽类达到24.3万头(只),采集加工绿色食品山野菜、杏仁、沙棘、菌类等7640吨;依托国家森林公园、沙漠、沙地等旅游资源,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年接待森林沙漠生态游客达到105万人次;建设花卉基地0.05万公顷,年销售花卉1.27亿株(盆),销售收入达1.83亿元。2013年,我市累计实现林业总产值40亿元,2014年截至11月末,实现林业总产值43亿元。

经过多年不懈的奋斗,我市生态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集体、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单位、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殊荣。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环境奖。2013年9月,我市荣膺“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赤峰的天在变蓝、水在变清,“绿色赤峰”润泽着赤峰人民的生活。我们坚信,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赤峰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美好!

推荐阅读:

河北:保定积极打造环京津生态屏障

河北张北县发展三大体系构建首都绿色生态屏障

广西:海防林筑起北部湾生态屏障

江西:以绿着色构筑生态屏障

 (来源:赤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