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5日消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县”……一张张靓丽名片,充分展示海安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率先”、“带头”、“先行”的决心和勇气,实践与创造。
海安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放在首要战略位置,划定生态红线,建立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县环保局瞄准“全市保第一、全省争先进、全国创一流”的环保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执法等重点工作,各项考核指标连续多年在全市处于首位,省环保厅、苏中督查中心、市环保局多次表扬并推广海安环保工作的成功做法。
生态创建
绘就“美丽中国”海安蓝图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总体布局的高度,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国人的梦想之一。海安认真领会精神实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绘就“美丽中国”海安蓝图。
谋篇布局,环保优先。海安高点定位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委托南京大学从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体系建设、文明生产行为建设、文明生活行为建设以及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等多方面规划编制了《海安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同时,海安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战”实施方案,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县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在编制规划时,都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意图、精髓融入其中。
经济发展,环保优先。县环保局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了符合海安县情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全县着力打造的装备制造、纺织丝绸化纤、新兴产业、现代建筑和商贸物流五个千亿级产业已形成规模。同时,海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已达67家,总数居南通市首位。
项目建设,环保优先。海安按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优于其它项目”的原则,把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垃圾焚烧、集中供热、垃圾压缩中转站、居民休闲广场、公共绿地等项目作为城乡建设的重中之重。县环保局对能耗少、污染少、效益高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鼓励建设生态补链的项目。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周建来海视察时,认为海安生态文明建设对周边县市起到示范效应,成为苏北、苏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生态农村
扮靓碧水蓝天好家园
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全县的生态文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环保局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领导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督查考核等工作。
为保证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质量,县环保局对各镇进行监督考核,对各村实施“一村一档”管理,对各镇河道、农路、垃圾设施建设,以及主要污染源的分布都绘制成图,实施挂图作战。
去年以来,全县又投入7亿元,启动了“绿色通道,村庄绿化,河堤、圩堤、海堤绿化,城镇绿化”等五大建设工程,“绿”促海安生态更优美;开展了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全力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全县已经建成国家级生态镇9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个、国家级绿色社区1个……更令海安农民自豪的是,全县无公害粮、油、菜生产基地已达48个,无公害畜禽饲养量占养殖规模的60%以上,另有161个农产品[0.00%资金研报]得到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
推荐阅读:
“顺应自然”的台湾森林生态文化 [分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面广量大,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海安环保局站在全局的高度,创新工作思路,拓展服务领域,转变管理方式,向海安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农村公路路况有效改善,河道沟塘清洁优美,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在去年全市考评中名列第一。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视察海安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时,高度评价长效管理工作措施实,成效大,值得推广。
生态经济
挖掘绿色发展增长点
在海安,“生态经济”已不再是概念符号,而是实实在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人们把海安工业经济连续多年稳中增长,排污总量、万元GDP能耗却逐年下降的奇迹称之为“海安现象”,而环保优先提升发展质量正是“海安现象”得以在海安大地萌生的重要原因。
海安县环保局局长丁国祥在谈及服务经济时说,海安环保围绕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以环境保护规划为指导,以项目管理为抓手,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并坚持超前介入,靠前服务,把环保第一关口变成环保服务的第一窗口,前延“触角”抓主动,把服务前移到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奏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乐章。
建设项目的环保前置审批,是从源头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县环保局自抬门槛,规定不得新上国家产业政策明令禁止的项目,不得新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或污染严重的项目,不得在里下河地区新上有水污染的项目,不得在化工园区新落户化工企业,这些不可逾越的红线将总投资130多亿元的250多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全县环保审批率100%,环评率100%,“三同时”执行率100%。环保窗口被评为“南通市文明窗口”,受到省环保厅的通报表彰。
为了腾出环境容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海安县大力实施污染减排,使减排成为生态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今年,全县共安排58项减排工程,包括关闭13家涉水企业、关闭5家涉气企业、淘汰4家印染企业锅炉等。
县环保局及时启动了“建、改、关、搬、控”五项举措,最大限度地削减生活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废水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大幅度削减SO2排放量,并关闭化工、电镀等重污染企业,实现污染集中处置,严控重污企业落户,确保减排工作持续稳居全市前列。目前,全县15家缫丝企业、6家造纸企业率先在全省实行中水回用,年减排COD503吨。副省长徐鸣来海指导工作时,认为海安生态经济亮点迭出,可圈可点,为建设“美丽江苏”作出了贡献。
生态卫士
捍卫千秋功业不动摇
“以前我家附近有条臭水沟,老百姓喝的是深井水,如今不但臭水沟治理好了,老百姓还喝上了安全优质的长江水,环保局功不可没呀!”家住高新区青萍港村的沈国琴乐呵呵地说。她的话,表达了广大百姓的心声,也是环保惠及民生的生动写照。海安环保人深感责任重大,责无旁贷,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源专项整治,开展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等。同时,大力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实施热电行业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实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等。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生态宜居环境,海安环保在有力提升民众幸福感。
群众利益无小事,哪里有破坏生态行为,哪里就有生态卫士铁腕治污行动,群众对此如数家珍。近年来,海安环保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先后开展了工业企业治污设施标准化建设、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医疗固废专项整治、工业园区废水企业入网专项整治、县城“四河七岸”企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敏感区烟尘专项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水处理污泥规范化处置专项整治等,并将节假日、夜间执法检查制度化、正常化,群众为此拍手称快。
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赢得群众信任。海安率先在全市建立了“环调对接”工作机制和县、镇、村三级环保纠纷调处网络。“不说不好办,只说怎么办,有事您说话”,海安专门开通了“12369”信访热线,做到“有访必接、接访必处、处理必果、结果反馈”,实现由侧重“调”向侧重“处”的转变,几年来全县共受理环境信访1215起,调处1215起,结案率100%,满意率98%。
抱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怀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海安环保人注重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彻底根除“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的错误思想,有效解决不按法定程序执法、不按法定职责作为等执法不规范的问题,坚决避免法盲执法、报复性执法、执法违法的行为,实现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在群众心目中确立了环保人的威信。省环保厅副厅长赵挺来海安检查工作时,对海安环保队伍建设给予肯定,认为海安环保人是一个优秀群体,树立了高效型、服务型、法制型、清廉型的环保形象。
重视生态功在千秋,保护环境造福万代。站在新起点,海安环保人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的重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局长丁国祥表示,海安环保工作将依据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在保护环境中推动发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当作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海安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