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日消息:堤防要防汛,城市要绿化,两者结合,必须打破行业界限。市水务局、市绿化市容局和青浦区三方通力合作,河边种树,推出以植树造林为重要内容的堤防达标建设举措,并以青浦区为首批试点单位。昨天下午,记者在青浦大盈河边观看了现场种树。据介绍,三年之内,青浦将完成骨干堤防达标建设113.6公里,圩区堤防达标建设428公里,在河边岸上新增公益林约7700亩。
青浦水面积全市最多, 2013年“菲特”台风来袭时受灾严重。特别是雨停后,上游来水,下游的水出不去,引起河水倒灌淹没土地。原因何在?因护坡垦殖,沿河的圩堤高度降低了,长年累月,水土流失,造成堤防基础松动塌陷,留下防汛安全隐患。
护坡固堤,让青浦区水务局头痛。而根据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青浦区到2016年森林覆盖率要超过15%,而截至2012年该区森林覆盖率仅为9.49%。青浦区农委也发愁,要种树没有土地,种到哪里去?水务和农委,一个要防汛,一个要绿化,青浦区分管水务和农业的副区长赵明回答:两者“交集”,把树种到河边去。
按照简单操作就是征地,但政府没有这么一笔巨大的开支。还有,种树好是好,但是种了以后谁来维护,包括资金来源。“交集”之后的思考,又引出了一个“叠加”思路,就是把河边土地流转资金和公益林生态建设资金结合起来使用。青浦区的想法报给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一听,有门!于是,他又把这个愿望和盘托出,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蔡友铭听了十分支持,马上“沉”到下面去了解情况,结果,生态补偿资金落实到位,三方携手发力。
现在,农民每年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镇上也可以得到生态补偿资金,种树以后,还有农民就业获取护林工作的收益,形成一举多得的综合效应。
蔡友铭表示,水和林结合,地表径流不再一下雨就流失,河床不会因为淤积而抬高,水质也得到净化。种了树,景观功能也明显。在大盈河边,纵目远眺2.5公里长、15米宽的河道水面,两边平整出来的土地上植树忙。未来,青浦重塑江南最美水乡的愿景有了希望。
推荐阅读: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