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2月14日消息: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刘广惠和平时一样,每天都要划船进入湿地,挖出马铃薯和胡萝卜,供觅食的黑颈鹤等候鸟享用。
刘广惠管护的地方叫刘家巷,是草海黑颈鹤6大栖息地之一。
去年,草海管理局在这里租用了农户的10亩土地,用于种植马铃薯和胡萝卜。
2月6日,刘广惠与儿子划着小船,顺着航道进入种植地。
一路上,成群的黑颈鹤在周边活动,最近的离船只有20米,也只是警惕地抬头观察,并没有飞走,呈一种守候的姿态。
“黑颈鹤的这片栖息地,平时只有我和儿子才能进出。黑颈鹤都认识了,知道不会受到伤害,所以都不惊慌。”刘广惠说,每天清晨他将马铃薯和胡萝卜翻出土后离开不久,黑颈鹤就飞来抢食。
刘广惠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黑颈鹤最多时只有250只,但自从去年底以来有了“专属农场”,就增加到360多只了。
“由于土地肥沃,经测算,套种的这10亩地能产马铃薯2.5万斤、胡萝卜1万多斤。”刘广惠得意地说。
据了解,去年12月16日降雪后,威宁自治县就启动了去冬今春鸟类紧急保护预案,首批拨粮50吨,草海管理局也储粮60吨,为候鸟人工投食。
此间,在候鸟的6个栖息地及经常觅食的3个地方,每天人工投食达到1吨,为候鸟越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有关方面一直在探寻草海湿地保护区鸟类栖息地的修复模式,刘家巷项目点就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为了解决“人鸟争地”的问题,项目实施中,他们首先租用了农户的10亩土地,种植作物以黑颈鹤等候鸟喜食的植物为主,不施化肥、农药。
土地被租用后,农民省去种地的辛苦,而收入不减;同时,租用方采取集中快速种植的方式,中间省去除草、施肥等劳作程序,避免了以前散户耕作时间不统一、地里经常有人活动导致候鸟受惊的情况。
这种模式,不光为候鸟提供了更安全的食物和栖息地,也促进了湿地生态的修复、保护与平衡。
参照刘家巷示范点的生态修复模式,草海管理局已拟定实施方案,计划在朱家湾、胡叶林等6个黑颈鹤栖息地,种植黑颈鹤喜食的紫花苜蓿、黑麦草等750亩。
据悉,项目实施后,预计可让草海湿地3年内恢复到原生状态,每年可减少人工投食数万斤。
推荐阅读:
(来源:金黔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