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人类文明不可割裂

2014年02月14日 10:07中国科学报马玥浩

中国园林网2月14日消息:湿地用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启发了人类早期的渔猎文明,用浅水区沉积的肥沃土壤和浅海带来的盐类滋润了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的今天,我们仍称黄河为“母亲河”,却淡忘了自己与湿地的依存关系。

我们打开水龙头就可以用到水,走进超市就可以买到饮品。城市与大自然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你可曾关心,水资源的那一边,是怎样一个或水草丰茂或濒临干涸的世界?

可供我们使用的淡水,只有沼泽、湖泊、河流、近海岸和人工库塘等。这是人类和许多动植物的生命之源。直到1971年,它们才有了统一的名称:湿地。1992年,中国在国际《湿地公约》签订21年后加入其中,“湿地”一词才被引入到中国。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湿地,2013年,中央新影集团承制的纪录片《湿润的文明》问世,同名书籍也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湿地是什么

湿地是地球上介于陆地与水体间的过渡带,简单来说,就是沼泽、湖泊、河流、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近海海岸及人工库塘等积水形态。这几乎是人类全部的可用淡水,因为全球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其中又有87%的冰川水难以被利用。

早在40亿年前,频繁的火山爆发为地球带来大量的蒸汽,引发了持续数十万年的暴雨。《湿润的文明》中介绍,这场暴雨为地球带来了水,也带来了生机。17亿年前,华北台地抬升,中国大陆数次沉降,造就了众多内陆湖泊、沼泽。陆地与湿地像肢躯与血脉一样相互滋养,黄河、长江流淌在中华大地,华夏文明也由此诞生。

亿万年来,湿地不单哺育着中华大地,也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作用。《湿润的文明》纪录片导演樊志远说,湿地几乎是所有人生活的源头:“首先,可用的淡水资源中有97%来自湿地,人类的工农业、其他动植物的生存,都必须依赖湿地。另外,湿地还是‘地球之肾’,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工业废水在湿地沉积,被其中的微生物降解。”

樊志远介绍,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水的蒸腾、渗入地下等循环,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而且湿地哺育着众多动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个生态圈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

纪录片与科普书

虽然湿地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在我国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却不高。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说:“中国湿地总面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但是现在国内的湿地专家对其基本概念还有着不少争论,湿地的系统研究也不成熟,更不要说普通百姓对湿地有多少常识和保护意识了。所以我们的责任非常重。”

2011年底,中央新影集团历史节目部开始策划拍摄关于湿地的纪录片。高峰说:“这部新中国第一部反映中国湿地保护的纪录片,从立项之初就面临很多问题。”他介绍,为了节目的可视性,要把湿地现状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直白浅显的呈献给观众。纪录片的解说词还要兼顾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并传递危机意识,对摄制组的挑战很大。

就这样,摄制组从青藏高原到黑龙江扎龙,从广西沿海到黄河流域,走过了三分之二的中国。他们拍摄自然风光、采访当地人物和领域专家,使纪录片和书籍都充满了湖光山色、群鸟鲜花的影像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气息并重的解说文字。

《湿润的文明》纪录片及书籍,以一个个与湿地紧密相连的人物,用他们的生活变迁反映湿地的发展情况,讲述湿地及历史文化知识以及人与湿地的相互关系。比如在《生命相依》一章中,有美丽的丹顶鹤图片,有秀丽的扎龙保护区图片,有每年缩小100万平方公里的数字,也有松嫩平原上一位一天只打了不到两斤鱼,却更担心河流和候鸟消失的渔民。

令摄制组感到欣慰的是,纪录片的整体反响不错,网络点击率数万。樊志远说:“《湿地的文明》一书,是在纪录片解说词和图像的基础上,增加了导演手记等背后故事。希望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

“《湿润的文明》纪录片和书籍,正是要在普及湿地知识、记录湿地现状的同时,调动社会关注、参与湿地保护事业。”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主任程红说,“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不断退化。特别是全社会对湿地认识不足,大面积破坏湿地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国土生态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

莫让文明断流

诚如程红所说,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伤害着湿地与文明。近10年,我国湿地总面积减少了340万公顷,减少率达到8.82%。

湿地用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启发了人类早期的渔猎文明,用浅水区沉积的肥沃土壤和浅海带来的盐类滋润了农耕文明。在工业文明的今天,我们仍称黄河为“母亲河”,却淡忘了自己与湿地的依存关系。樊志远说:“现在高楼侵占了土地,稻田围小了湖泊,马路压平了沼泽。我们已经漠视了古时‘天人合一’的文明。”

《湿地的文明》中记录了那些渔人、牧民、农民,因为湿地的减少已无鱼可捕、无水可灌濒临生活绝境的故事。高原、林区的珍稀动植物,也走在灭绝的路上。对于这些情况,樊志远说:“湿地减少、水体污染这些坏处我们能看到,有些生态圈的破坏我们看不到,竭泽而渔的开发方式对人类文明有多大的伤害我们也看不到。而这些后果,无法估量。”

湿地的重要性和惨淡现状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程红说:“从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大力建立湿地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至今恢复湿地8万公顷。我们引导农牧民合理利用资源,逐步实现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的平衡发展。尤其近年来党提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理念,对湿地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个人,又能为保护湿地做些什么?樊志远说:“我们也只能从自己做起,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不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也不要忘记古人在与湿地相处中得到的‘宁疏不堵’‘无为而治’这样的顺应自然的文化。”

推荐阅读:

安徽:滨湖湿地公园沿湖一带芦苇景观带被烧

安徽:滨湖湿地森林公园荣登“国字号”

广东:东莞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现雏形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开展试点工作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