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文明建设“再提速”

2014年02月10日 10:37重庆日报王翔

中国园林网2月10日消息: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肩负着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历史重任。2013年,我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扎实推进了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深化改革,成为2013年重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旋律”。

1、森林提质增效,重庆山更绿水更清了

“在船上能看到这样的风景,真的让我感到很惊喜。”1月17日,上海市民周成勇与家人一道,乘船前往云阳张飞庙游玩,路途中,长江两岸绿中有红的百米森林景观带,让周成勇一家争相拍照留恋。

“这是去年我们加强森林‘经营’、提质增效所取得的成效。”云阳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去往张飞庙的这一段长江岸线,其中一部分属于云阳县盘龙镇活龙村,过去,这一段岸线上虽然栽种了一些树木,但仍以低矮的柏木小苗及经济林为主,从船上望去,山上裸露的黄土就像是衣服打了“补丁”一样,十分难看。

为了进一步提升长江两岸森林的覆盖率和绿化效果,2013年,云阳县对这一段岸线重新进行了补植补造和抚育改造,不仅大面积栽种了绿竹等常绿树种,还见缝插绿混栽了重阳木、银杏、天竺桂等绿化壮苗,以及彩叶树种三角梅、景观树种栾树等,使这段岸线一年大部分时间里,都能形成红绿相间的景观带。如今,通过不断的培育,这段长达2公里的长江沿岸百米景观带,已成为云阳长江岸线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3年,我市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三峡水库生态屏障工程为依托,同步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使重庆山更绿水更清了。”市林业局造林处负责人表示,过去的一年,重庆造林绿化工作有了更为明显的转变,除了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355.2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森林的提质增效上,对新造幼林开展抚育管护,对中龄林开展抚育间伐,不断调整树种组成及密度,力争让现有森林发挥出更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年中幼林抚育面积达200万亩。

比如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就以消灭长江干流绿化“断档”“天窗”,以及临江百米景观带和示范片建设为重点,完成长江两岸绿化任务17.2万亩,项目区森林覆盖率也从工程实施前的22.2%提高到45%。同时,按照三峡后续工作生态屏障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开展补植补造,营造混交林,提升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

2、林业产业亮点纷呈,林农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前不久,城口县东安乡兴田村村民黄孝平又开始忙着准备各种年夜饭了,因为,他家开设的大巴山森林人家,已经接下了10多桌的年夜饭“订单”。

“没想到以前看不起的林子,现在还能带来这么一份可观的收益。”黄孝平告诉记者,兴田村周围生态环境很好,周边的森林在他们小时候就已是异常茂密了,随着城口交通条件的改善,当地的森林旅游也越发火热起来,他在向别人“取经”后,就开起了名为“小石人”的大巴山森林人家。

“真没想到,这一年来的生意会这么红火。”黄孝平说,他们这夏季凉爽,不少城里人都来避暑,2013年夏季他家的25个床位就没空闲过。到了冬季,又有人来赏雪,吃农家饭菜。当年,他家就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毛收入达25万余元,纯利润近13万元。

2013年,我市加快了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木竹加工、苗木花卉、中药材、生物质能源六大林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全市林业产业发展区域特色日益突出,逐渐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良性循环。

通过政策引领,全市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1400多万亩,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50亿元。尤其是森林旅游发展迅猛,全年森林旅游人数达到5300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到72.6亿元。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我市林农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农民在林业中人均收入达到720元,较去年的660元增长了9%。

3、林权系列配套改革,森林“资源”变“资产”

让人看看你家的林子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你信吗?

近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绍庆街道弹子村六组村民传中平就喜上眉梢,原因是他的25亩林地,在不改变权属的情况下,按照250元/亩的价格,将林地的景观资源使用权流转给了阿依河景区,为此,他获得了6250元的收益。

“这是彭水探索森林景观资源使用权流转的一种尝试。”彭水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景观资源使用权的流转,既让林农得到了收益,又能使企业充分利用良好的森林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这种方式不仅充分挖掘了林木景观价值,实现“不砍树也能变现”,又创新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了保护森林生态的资金难题。

“过去一年,我市一系列的林权配套改革,正在快速地盘活森林资源,让森林真正由‘资源’变为‘资产’。”市林业局林改处负责人说,2013年,我市林权配套改革进入“深水区”,比如探索建立林权纠纷调处长效机制,规范林权流转,大力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推行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完善“两权分离”改革机制,开展森林景观资源的有偿使用流转等。同时,还探索为承包非林地造林业主颁发《林木证明》,用于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群众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并加强银林合作,鼓励农户、林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企业采取多种模式申请林权抵押融资,全年共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6.8亿元。

4、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催生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1+1=2,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树林。”2013年3月21日国际森林日,武隆仙女山等71处市级以上森林公园、缙云山等16处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重庆彩云湖等16处市级以上湿地公园免收门票面向市民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游玩,公园中无处不在的公益广告语,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多了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心。

“通过生态文化体系的构建,重庆已逐渐催生出一种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市林业局宣传处负责人说,2013年,我市将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一方面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不断巩固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爱鸟周等重要节日为载体,集中开展主题活动,并开展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绿化模范城区等创建,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感知和认同。如今,我市已拥有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区3个、全国生态文化村9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1个。全市挂牌保护的名木古树1万多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00多个,2013年,全市超过2000多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共植树6500多万株。

[分页]

2013年林业工作大事记

1月

市林业局联合市旅游局印发《关于加强森林旅游发展的意见》,助推我市森林旅游大发展。

2月21日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与200余名机关干部、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一起参加市级机关春季义务植树活动,拉开全市2013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的序幕。

3月12日

发布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我市实现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四增长”。

3月19日上午

全市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主要领导强调生态建设四个“绝不能”。

6月

召开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开展森林防火应急处置演练。

6月

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月

市政府召开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进一步加强油茶产业发展。

9月13日至14日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五大功能区域,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要求更加重视生态建设,面上保护,点上开发。

10月23日

市委主要领导在听取全市森林资源情况汇报,实地考察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0月

2013年防火期结束,我市森林防火工作实现火灾数量、过火面积、受害森林面积“三下降”,为8年来最少的一年。

12月26日至27日

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召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建设“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

12月

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划定我市林地保护生态红线。

短评:健全体制机制是关键

近年来,我市并未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进行统筹考虑,在保护与发展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在这一背景下,去年,我市林业改革和生态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但仍与党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有不小的差距。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工作目标;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根据五大功能区域定位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这些都为重庆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此,围绕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我市林业部门拟多管齐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扫清障碍。一是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科学构建完善的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严格生态红线保护,以重点生态工程推动全市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二是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发展高效农林产业、特色效益产业、创建新型市场主体、探索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三是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建立生态文化载体、加强生态文化创建、加强生态文化传播、加强生态文化研究。四是构建生态制度体系。健全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林地用途管制制度、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效益补充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推荐阅读:

四川若尔盖县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防沙治沙820公顷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中的特殊功能

广东: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深圳

湖南: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和谐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