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和谐发展

2014年01月25日 09:15湖南日报印宇鹰

中国园林网1月25日消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通道生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更应该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优化生态环境,强生态文明之基。优化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石。就通道而言,就是要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守住碧水青山,绘就绿色城乡,构建生态屏障,巩固和提高县域生态环境质量。重点要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守住碧水青山。实施“碧水、青山、蓝天”工程,抓好主要河道清障清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确保全县水系碧水长流。实施“植绿”工程,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力度,确保青山常绿。二是绘就绿色城乡。充分利用侗族人民爱树护树的良好习俗,重点抓好城边、路边、河边、寨边、屋边绿化美化工程,做到“借山之秀,孕水之灵,就城(村)造景”,推进山水园林式精品城镇和侗寨景点化建设。实施“复绿”工程,所有工程建设做到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工程竣工后恢复植被、修建护坡。实施城乡清洁卫生、农村“三清五改”和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程,强化城乡污染控制。三是构建生态屏障。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完善生态管理政策,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在全县开展群众性绿色创建活动,强化生态保护、生态消费意识。

发展生态经济,固生态文明之本。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所在。通道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依托生态办工业,围绕旅游兴工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两型化”、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重点发展以风电、中药材加工、食品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竹木精深加工为主的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旅游特色型工业。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重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加强旅游规划引导。科学、合理编制旅游规划,将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红色精神融为一炉,使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第二件事是加快旅游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县城5A景区、万佛山景区、龙底生态漂流景区、恭城书院景区和百里侗文化长廊景区。以侗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万佛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为支撑,着力将通道建设成为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旅游目的地。第三件事是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快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旅游经营管理水平。

繁荣生态文化,筑生态文明之魂。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与灵魂。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高地,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侗乡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一是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当务之急是要抓好文化保护与传承,使侗族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得到传承。二是加快人文生态复兴。对县城进行文化包装,对重要路段、重点区域和沿河两岸建筑立面及天面进行侗民族特色改造,形成颇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再现文化”。三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开展课题研究,办好中国通道侗族文化论坛,助推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开发民俗文化,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以名胜古迹、民族文化资源为题材,创作出更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强烈时代气息的文艺节目和著作,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域性、标志性、收藏性文化商品。

(作者系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

推荐阅读:

湖北:今年将出台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天津:保护水生态环境 恢复原生态面貌

生态论苑:霾多不能赖天气

甘肃生态保护治理力度继续加大

(来源:湖南日报)